“流水落花春去也”,转眼之间,马上就要步入立夏时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走入期中。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学期是特殊的:由于新冠肺炎的出现,我们的教学工作转到了线上,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其中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反思。
一、发挥优势,降低劣势
不能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方便地进行互动交流,是线上教学随之带来的弊端。但是“同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线上教育也是如此。最大可能性地利用科技手段、突出亲子互动学习优势、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都是线上教育所能带来的好处。
作为一名教师,以机警的态度发现环境的客观性,从而做到“发挥优势,降低劣势”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疫情突发是德育的生长点
疫情之下,是责任、爱国、生命综合教育的最好时机,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案例。根据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分版块设置了“致敬逆行者”“中国精神”“尊重生命”等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个板块深入了解新冠肺炎防护知识、社会中平凡人的英雄事迹以及对理想树立进行探讨学习。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在课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可以采用一些他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视频、绘本故事、游戏等多样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学好知识。同时,线上教学也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手中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3.用表扬的手段实现培养目标
每当有家长反馈的时候,请抓住想培养的目标进行表扬。比如有一个学生在平时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发现他反馈的照片听讲很认真,就可以说“我喜欢认真的你”;再比如有学生投稿了自己写的文章,就可以表扬她的兴趣爱好,并对她的爱好表示全力支持,帮助她投稿到更大的平台。有目标的夸奖,更有利于巩固学生行为。
4.感情交流,做好开学心理辅助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家长反馈问题,还是期间孩子留言互动,我都会说一句“我很想你,期待开学见到你”。因为长时间的假期,可能会导致学生再开学时的不适应,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假期期间,我们多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希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
二、从儿童视角出发
在我小时候学习政治,也就是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我一直有一句话很不明白:“受教育权既是义务,也是权利。”
我当时想,受教育是义务,因为爸妈非要让我上学,但是为什么是权利呢?没说我可以选择不上学啊。当我长大后才意识到,上学真的好,学习真的有用。
可是我想现在孩子们也有这个困惑,为什么受教育权是权利?
“受教育权既是义务,也是权利。”这是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但是一年级有一课是《上学路上》,在讲这一课时,我加入了一些偏远地区孩子们上学困难、生活困难,需要通过读书改变生活的内容。我相信,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现实的案例,他们也许会更明白为什么上学是权利。
从儿童视角出发,也许有很多我们一目了然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个问号,多与学生交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是我们做好教学工作最重要的方法。
三、德育工作具有延展性,教师工作具有普遍性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着眼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教育,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授课本知识,更是让他们感受对这个世界所有的爱与责任。
客观来说,疫情期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上网,学习途径也是网络,在网络交流上我们以朋友的身份会更容易接触他们的内心。
很多学生都有我的联系方式,我会时常关注他们的空间,他们有时有压力了也会向我诉苦。比如发现有一个学生半夜不睡觉还在发朋友圈,我就会俏皮地提醒“再不睡觉会有黑眼圈啊”;比如已经毕业的学生遇到升学压力、或者成绩下降的烦恼和我诉说,我会倾听他们的情绪发泄,给他们说一点方法和故事,毕竟他们走的路都是我曾经切身的经历。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能会比家长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说的话,更容易走进学生心里。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的线上教学也是如此,在客观环境下趋利避害,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把握的基本理念。
作者:王梦园
编辑:冀春鑫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