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学案导学 提高教学效率
发布时间:2020-08-10 09:17 来源:山东教育报作者:潘云 A+A-
-分享-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十分重要。据此理论,就如何推进学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我有以下建议。

现在,普通高中很流行学案导学,学案中的“预习案应该由两块内容构成,一是前置补偿性知识(即与本单元相关联的重点的旧知识回顾),二是新课进行中必要的知识预习部分”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掌握新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坚持下去定会受益。

一、做好知识分类工作

知识分类工作一定要做。只有这样,才能将不同的教学策略与之相对应,从而走上遵循学生“习得知识—巩固转化—迁移运用”心理认知规律的规范教学之路。

我们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家的观点,把学生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分为3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和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出现遗忘——意义的提取和运用);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分为3个阶段(学习陈述性知识——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为程序性形式——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的执行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据此,我们只有准确做好知识分类工作,才能遵循各类知识的学习规律,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规范教学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解和处理好课堂上“自主”与“合作”的关系

自主是基础,同时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达到真正自主的途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对难以理解和自主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和交流,最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并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小组的“建立—管理—使用—评价”是一个系统。课堂学习小组和宿舍生活学习小组,必须同时开展,这也是我们课内外一体化高效教学研究的需要。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率运行,必须做好课前培训小组长的工作。

三、坚持“三听四看”的评课模式

“三听”:听模式推广——教师上课要按照“导学一体、主体探究”高效生态教学模式的几类课型进行授课,鼓励教师坚持按模式授课,更新内容,创新形式;听策略研究——教师上课如何讲,用多长时间讲,教学策略如何体现,等等;听教学过程规范——各学科教师在坚持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规范教学行为,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教学策略。

“四看”:看导学案——看教师能否按照“三案合一”的模式编写导学案,教师能否落实导学案的合理使用;看课件——课件是教学策略的载体,看教师能否合理使用教学课件,并提高课件的使用效益;看目标达成——针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看教师的重点教学环节是不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达成度如何;看小组合作学习——看课堂上重点问题探究时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形式如何,成效如何,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与评价是否落实。

四、必须坚持“课程整合”

“课改”必须先“改课”,学校的产品即课程。因此,必须大力推行单元章节集体备课,引领教师们主动整合、自觉整合、有效整合、注重落实,真正解决课时与课程的矛盾,切实提高效率,科学取舍,从而引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真正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缩减出的课时用在重点问题的教学和典型例题的训练和思考上。课程整合是基于教情和学情的整合,宜合则合,绝不能为整合而整合。通过单元章节集体备课后,本着节约课时、提高效率的原则,科学地将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升级增效。关键点是整合后课型的确定及如何上好。

五、加大高效评价的研究,弥补教学研究的短板

高效评价类型多样,从时间上分为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上即时性评价和课后延时性评价三大类。高效评价有3个重要支撑:学生知识能力储备(学生原有的知识)、一定数量的题目和高的达成度。要达到这3个方面的高效受众多变量的影响,其中一定数量高质量的题目是高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命制高效评价题目,最终促成高效评价,使高效评价成为一种工作新常态。

典型引路、活动推动、常规联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研究工作的重要方法。工作中,建议抓好典型备课组、典型教师、典型项目合作组、典型班级,做好示范、演示推广、以点带面。适时组织高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比赛交流展示活动,强力推动研究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研究热情。常规检查联动,与评价挂钩,保证研究工作持续推动。

总之,推动学案导学、提高教学效率是一项多层次、立体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方能取得良好效益。还要处理好课堂上“自主”与“合作”的关系。自主是基础,同时也是目的;合作是手段,也是达到真正自主的途径。加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潘云

编辑:周玉森 孟庆鹤(实习)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