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入园高峰出实招 让幼儿接受普惠教育
发布时间:2020-09-21 16:4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军 A+A-
-分享-

截至目前,青岛市幼儿园共录取适龄入园小班幼儿11.12万人,比2019年增加1.92万人,增幅达20.9%。今年公办园招生5.72万人,占比51.44%;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4.19万人,89.15%的幼儿取得普惠性学位。

48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启用。“李沧区东部片区今年有3所公办幼儿园新开园,小班共招收8个班、320人。这3所幼儿园的开园招生使公办园布局趋于均衡,实现了科学的幼儿园划片招生。”李沧区教体局局长王晓光告诉记者。像李沧区这样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启用的情况还有很多,为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老百姓让孩子入公办园的愿望。

177所居住区配套园完成整治。自2019年至今,青岛市大力推动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活动,对规划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的209所幼儿园进行整治。目前,已经完成整治177所,均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为幼儿就近入园提供了更多普惠性学位。浮山后片区是市北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小区配套幼儿园多为高收费的幼儿园,多数老百姓望而却步。今年,5所幼儿园降费转型,按照每月880元的普惠价收费,深受老百姓欢迎。

237所民办园积极转成普惠园。“这个幼儿园以前收费挺高,现在成为普惠园了,每月保教费1100元。我们就住在附近,比较方便,今年给孩子报名了。”青岛西海岸新区阳光天泰幼儿园的一位家长说道。今年春天,该幼儿园根据青岛市出台的扶持政策申请转为普惠园,享受生均每年2400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实现了降费,面向周边提供普惠性学位,受到家长的赞赏。

联盟办园推进扩优提质。市南区湛山片区属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土地空间受限,入园压力逐年增加。面对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市南区教体局积极想办法,在新湛路幼儿园周边租赁房屋,先后设立一处教学点和一处分园,增加公办学位,由新湛路幼儿园统一招生、统一师资、统一管理,今年做到了周边报名幼儿的入园需求全部满足。为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青岛市教育局推出了“优质公办园+分园”“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等联盟办园模式。

深度挖潜满足入园需求。“今年报名这个幼儿园的孩子挺多,我本来以为要等电脑派位了,结果,幼儿园扩招了一个班,把所有的孩子都收进来了。太好了!”崂山区实验幼儿园北村园的一名幼儿家长对这种做法十分满意。近期,该市在部分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建成区,针对适龄幼儿暂时性的数量增加情况,积极挖掘幼儿园自身潜力,动员有条件的幼儿园进行扩班,适当扩大班额,增加招生数量。今年,该市共有74所公办幼儿园通过扩班的方式增加小班110个,增加招生约3500人;5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扩班增加小班87个,增加招生约2600人。

招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该市教育局在总结历年幼儿园招生工作经验和研判今年招生形势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做好幼儿园招生入园工作的通知》,明令规范招生对象、招生入园程序和基本要求。各区(市)结合实际制定招生工作方案,并且通过网站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示,方便家长详细了解各幼儿园情况以及招生对象、招生范围等信息。各区(市)教育部门积极做好招生服务工作,开通招生咨询电话,保证咨询渠道畅通,宣传讲解招生政策,指导家长网上报名。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告诉记者,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活动的起始环节,担负着其他教育形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使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着幼儿早期教育的全面开展,而且关系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还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岛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全面优质”发展,高度重视幼儿入园工作,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破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真正做到入园幼儿“应收尽收”。

(作者单位:青岛市教育局)

作者:孙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