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激励 提高兴趣
发布时间:2019-06-13 16:0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彭莹 A+A-
-分享-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采用激励教学法,在课堂上不断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尝试采用激励教学法,让学生直接受益。

巧用环境鼓励法,营造高效学习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置身学习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室的角落里,我每天写一条鼓励性标语,让学生在课前大声朗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标语的展示,不仅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还不断由主导者向引导者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身于课堂活动中,从而消除学生的畏学情绪,帮助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妙用语言激励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教学模式的使用,不仅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而且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在意老师的评价,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因此,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发挥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譬如,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对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吃闭门羹的事情,不同的学生持有不同的看法。我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质疑,并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对答错的学生,我及时进行鼓励和纠错,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善用榜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视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因此,教师应认清自己的角色,不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下,教师还应加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扩大阅读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我特意增加对阅读技巧的练习,在课堂上通过极具感染力的方式朗读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诵读能力。

总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激励教学法的重要性,进而巧用环境鼓励法,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妙用语言激励法,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善用榜样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彭莹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