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改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绽放
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单元整体教学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27 08:56 来源: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 A+A-
-分享-

  “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淄博高新区第四小学全校教职工的教育追求。近年来,高新区第四小学坚持“励学•尚实”的办学理念,以“看见、发展、成就每一个孩子”为目标指引,秉承“厚德如石 通智若桥”的校训,一直把课堂提质增效作为教学重点工作,深耕课堂教学,立足教学谋发展。2020年3月,学校成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家栋老师确定的唯一一所农村小学定点联系学校,几年来,在李老师的引领下,学校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坚持走“理论引导实践”“模式带动课改”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持续推进“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积极进行课堂改革探索。

  一、重构课堂理念,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大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主题、理论或原则等,它可以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教学研究中,高新区第四小学所指向的大概念是聚焦一个单元,在精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取出的重要的核心概念,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灵魂。实施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依托大概念,建立语文学科知识、能力等的层级结构,实现语文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把碎片化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与语文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师生站在概念的视角下审视语文学习,洞察语文学科背后的深刻思想和育人价值。

  基于以大概念构架知识体系的课程思想,第四小学语文团队通过分析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提取出能够体现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的单元“大概念”,如“观察”“人物品质”“读书”等,以大概念为引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最终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搭建整体框架,实施有效教学

  学校语文团队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围绕“大概念”这一核心观念,设计大任务,整体推进,初步搭建起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总体框架,扎实落实语文要素。具体包括三个步骤:

  (一)精准定位,明晰单元大概念

  进行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单元大概念是什么,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读单元人文主题,剖析单元语文要素,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知识,最终提取出单元大概念。此外,还要关注这些内容:大概念要指向核心素养,如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本单元导语分为两部分,上面的文字是罗曼·罗兰的经典名言——“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它提示的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导语页的右下方提示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整个导语页的背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文人意象的景物——竹、石、兰,象征着高贵与纯洁的品格,与人文要素、语文要素遥相呼应。同时分析教材的编写,统编教材中对于人物品质的编排是有其横向的内在联系的,二年级《刘胡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三年级《司马光》《灰雀》,四年级《梅兰芳蓄须》《小英雄雨来》,五年级《军神》《清贫》,这一系列的文章都是在引领学生感受丰富多样的人物品质。纵向来看,统编教科书对描写人物的课文编排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凸显不同文体,有诗歌,有童话,有散文,也有小说。二是表达训练多元。随着年段的增高,从语言、动作、神态、言行等多个角度突出人物形象。结合新课标、研读人文主题、剖析语文要素,最终提取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是“人物品质”。

  (二)单元统整,多课型渐进夯实大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整体性与系统性,单元学习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课时与课时之间,目标与目标之间,内容与内容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这样的“单元”能够开拓教师教学设计的视野,对目标、任务、活动、表现、评价等诸多因素进行结构化、通盘性的考虑。

  在单元大概念的引领下,学校语文团队通过厘清单元教学目标,借助多课型渐进教学,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语文知识、语文要素、语文技能、语文思维进行融会贯通。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课堂中的新授课细化为六种不同的课型:一是自主预习课。精心设计整个单元预习单,帮助学生自学单元基础知识,了解本单元基本学习内容;二是基础知识归类整理课。在单元预习的基础上,实现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类,改变知识碎片化的教学现状,初步渗透单元大概念;三是精读引领课。紧紧围绕单元大概念,突出语文要素的学习,凸显方法的领悟;四是略读实践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略读课文,运用精读引领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五是拓展阅读课。提供多篇课外文本进行群文阅读,体现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的拓展与延伸,进一步丰富、完善单元大概念。六是表达实践课。它又分为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两种类型,即单元教学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尤其是习作课,是对单元大概念下的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实践检验,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六个课型就是一个大的学习任务群,每一个课型的教学都注重建构相应的学习任务,实施有效教学。

  三、探索“1+6+4”模式,展现课堂活力

  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一次有益探索,它以“大概念”统领教学,在发现、理解、运用、整合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学习内容的深度化、结构化,实现学生多种语文能力的迁移,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大幅度提升,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第四小学语文团队以大概念为核心,将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内容进行整合,借助大任务驱动,整体统筹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作业设置及评价方式。通过六种课型开展全新的教学,形成了“1+6+4”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1”是指大概念。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统领,所指向的大概念是聚焦一个单元,在精心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提取出的重要的核心概念,它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灵魂。

  “6”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六种课型。即聚焦大概念的理念,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实施自主预习课、基础知识归类整理课、精读引领课、自读实践课、拓展阅读课、表达实践课,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实施多课型渐进式单元整体教学。

  “4”是指语文学科中的四种核心素养。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也是教学目标,以大概念为主线,借助多课型渐进,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古语有云:“路虽远,行则将至。虽难,做则必成。”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燃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引航灯”。近几年,高新区第四小学先后承办了“课改中国行公益师训会”暨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淄博市多学科单元整体教学现场观摩会、山东省“大概念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会等活动。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多课型渐进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实现了语文知识、方法、能力的大进阶,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梯次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也以此为契机,多学科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和尝试,形成“以‘课堂教学’带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学生素养”的发展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花。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