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发布时间:2023-12-01 08:4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焦明 A+A-
-分享-

  近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闭幕。这一赛事共吸引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250多万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有40余万件。如何“课赛融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赛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涵盖了对事业的投入、热情、乐于分享、善于合作、自信、不畏失败、勇于实践以及甘于创新的核心理念。这种精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创意、创新与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能够取得长足进步。

  在教学模式上,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组建跨域混合团队。不仅学生要“跨”——要来自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院(系),而且教师要“跨”——要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单位的教师,还要有律师、会计师、企业家等具备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产业领域导师。

  聚焦社会痛点,借助多种思考方法和团队的力量,产生解决问题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然后,通过对创意概念视觉化、情境化、具体化、市场化,将创意落地,实现创意“商品化”。

  创意旨在解决“做什么”,其核心在于观察力、想象力和设计思考力;创新则聚焦“怎么做”,强调动手实作力。而创业这一概念则更为复杂,它要求解决企业的盈利模式、生存方式,这需要商业实战力和实战体验。

  为了实现创业目标,需要深入思考一系列具体问题:我们的产品能满足哪些人的哪些需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执行这个任务?是一组人还是需要更多的人一起来做?我们应该与哪些人合作?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管理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业务应该做到多大规模?我们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是自有资金还是需要寻找创投?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为了清晰地阐述创业计划,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评估、营销策略、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和财务分析等内容。在财务分析部分,需要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销售收入与成本计划、现金流量计划等进行详细的评估。

  首先,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对企业构思进行全面的评估,同时还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预测。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法律形态,明确法律环境和企业的责任,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制订利润计划,并判断企业能否生存下去。最后,才是正式开办企业。

  在企业创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企业家、银行家、会计师、律师等专家资源,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多元认知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条件与环境建设上,建设创意教学室,以课程为核心,举办教学、竞赛、社团、讲座、培训营等活动,围绕创新创业主轴,强化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意教学室空间设计灵活,桌子可随时移动拼接,以营造自由、开放和富有创意的环境。创意创新成果展示中心用于展示和分享创客成果,供师生和民众参观体验。创业孵化园提供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为校园创业者提供优质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创业辅导资源。

  在教学平台与机制建设上,积极开发创客教材、教具和实训课程,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引进专业摄影团队,拍摄学生创意创新商品的宣传片,并出台校内创新创业激励办法等措施,以形成一套有效的体系。最终目标是构建具有创意、创新和创业文化的创客生态系统,使创新创业成为学生和校园的特色。

  建立健全学生创业辅导机制,包括基础学习(如选修课和在线课程)、专家资源(与律师、会计师、企业家等进行一对一咨询或参加工作坊)、创业体验(如创业竞赛、短期创业实践、企业内创业实验室等活动)以及企业育成计划(如企业培育、企业导师个别指导、个别工作坊、建立创业社群等活动)。

  开发云端创意平台,包括提供产业创新参考的线上展示平台、跨领域创新创业助力辅导、创新创业相关教学资源与竞赛等。

  创新与创业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从观察和发掘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创意,创新是实践创意、检验创意,将创意概念实际作出来,形成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创业是以创新作品为载体进行创业。创意创新的价值在创业中呈现,并强调实战体验。

  创新应申报专利,但不能将申报专利作为最终目的。必须将创意做成产品,并能面对潜在顾客和竞争对手,成为商品,才能创造出价值。

  创意创新创业教学应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感受创意创新创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激发学生全身的能量,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实作力、领导力、跨域合作力,以及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

  (作者系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授)

作者:李焦明

编辑:白天

审核:袁琳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