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加强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搭“引桥”,缓“坡度”,实现义务教育学段间的有机过渡,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近年来,济南舜文中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幼小、小初、初高阶段顺利衔接的高效途径。
学校努力摒弃小学、初中学段简单叠加的办学样态,关注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差异性和独立性,重视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积极谋求学段衔接的系统性构建。经过逐步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包括校园环境、管理理念、评价标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在内的贯通意识和支持系统,让学段衔接真正成为推动师生幸福成长的强劲动能。
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水平有差异,因此学生学习场域设计应体现其中的差异。学校以创建“最美育人空间”为契机,让教室成为学习中心和成长展台。六年级教室由小学部移至中学部,与中学部学生融到一起,感受中学部的育人环境文化,感受班级之星、年级之星、学科活动海报宣传等榜样力量。从小学部到中学部,精心打造廊道文化,设置体现学段特点的学生展板、习字展牌等。在教室内,既有卫生角、图书角、黑板报等固定版块,又有各具特色的班级自主创意专区:小学低中年段有绿色植物种植区,高年段有传递信息和正能量的“悄悄话”信箱,中学专门设置对应班级的自习室……学校周围的幼儿园学生在每年升入大班后,会走进小学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会进入到一年级教室坐一坐小学的桌椅,听一听小学教师讲课,看一看小学的校园。小学高年段学生可以走进中学教室参观,初中学生可以作为评委,走进小学教室评分。一体化的班级建设,使得班级文化得以传承,激励学生健康向上,卓越成长。
管理一脉,行稳致远
济南舜文中学秉持“承舜弘文——让每一个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美、智广、体健、心强”的舜文学子。学校推行各年段教育资源均等化、育人目标一致化,杜绝断层化与片面化育人,让一至九年级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同时,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舜文中学坚持通过一套完善的班子领导体系,将各个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中层干部以学段管理为主,校级领导分别负责党务工作、教学管理、行政人事、总务后勤等,制定出相应的序列化目标,贯彻“一盘棋”思想,横向延伸,纵向到底,让学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在这种机制下,大家互相支持,有效地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达到贯通管理的目标。
在师资方面,学校逐步打造六至九年级的师资贯通。中学部的任课教师下沉到六年级任教,全面地融入小学课程,精准掌握学情,在教学设计、教学节奏、教学方式上逐步与中学衔接,推进六至九年级的“大循环”。假期中,教学管理部整合小学、初中提出的教研、培训等方面的需求,研讨制定学期教研计划,教学管理部统一进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培训。对新入职、转岗教师的系列培训,针对小学和初中教师发展的融通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教学管理部统筹安排衔接培训工作,定制系列化培训,搭建教师发展之“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学方面,新课标落地实施以来,教学管理部组织学习新课标活动,一至九年级同一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组织安排在六年级任教的初中教师定期进行研讨课,中小不同学段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中学部李燕老师今年任教六年级数学,在上完研讨课《数与形》后感叹:“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差距还是很大的,小学课堂知识虽然浅显、容量较小,但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方式与中学不同,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与体验,更加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这也符合中学新课标中的要求。”任教语文的张萌老师也提出:“中学语文的阅读量大、进度快,小学阶段进行适当加大阅读积累真的非常有必要。”教研的贯通,教师的融合增进了小初之间的渗透及统一,促进了中小学段学科教学的有效衔接。
除此以外,学校“星辉学院”开展扬长课程,满足六至九年级学有余力学生的跨学段发展需求,通过选课参与丰富的课程及学习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助力。
课程一体,系统发展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如何做好课程衔接,是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一体化教育重点研究的课题。结合新课标,教学管理部组织教师研究一至九年级的课程标准,深入挖掘不同学段同一学科在知识、技能、方法等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系统整合,努力建立并完善完整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体系。目前语、数、英三科在“学生学科习惯养成”方面已经达到一至九年级的贯通。其中包含“课前准备”“课上听讲”“互动参与”“练习作业”四个维度,细致梳理了不同学段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学科学习习惯,各学段之间的要求具有一致性、连贯性、进阶性,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提供平滑递进的上升通道。
学校教学管理部与学生发展部携手,以成长类活动、节庆类活动、兴趣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为“经”,以校级、年级和班级三个层级为“纬”,整体构建活动课程体系。成长类活动着重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品质锤炼,以形式多样的思想引领和价值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节庆类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节庆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兴趣类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通过多样的游艺休闲活动,增加校园生活的快乐指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社会参与类活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观察社会、感悟社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意识。四个类别的活动贯穿学生九年的学习生涯,各学段活动既有侧重点,又相互衔接,形成连续系列,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以学校2023年5—6月开展的《一粒籽 育当下 种未来》项目化育人课程为例。学校围绕“种子的力量”为主题,以“种子”为资源,在全校一至九年级衍生出多维度、多层次的项目化学习主题:一年级教师上绘本阅读课《一粒种子的旅行》,亲子阅读复述故事;二年级亲子共读绘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多形式完成读后感(可写可画);三年级收集种子、绘制种子的名片;四年级上一节科学小实验指导课,自制观察日记和观察报告;五年级试种太空种子,完成观察报告;六年级整本书阅读《袁隆平的世界》,绘制思维导图;七年级百草园种植、耕种要点研究;八年级围绕“田间地头新科技”上一堂新闻稿或通讯稿的写作指导课,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新闻通讯稿;九年级制作舜文校园植物网页及二维码。此课程历时一个月,全学段深入挖掘种子对于农业、科技、国家安全、立德树人的多层面结合点,形成“一粒籽”一个大课程的全环境育人效果。
同时,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方面,站在每一个孩子九年成长的视角,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更关注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建立起舜文特色的“启航·起航·远航”衔接课程。
“启航课程”面向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编制特色“家长手册”,全方位呈现学校文化、教育理念,让家长和孩子最快、最直接地了解学校,爱上学校,成为舜文大家庭的主人;开展系列家长微课,想家长之所想,及家长之所急,解答家长最关心、最重视、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让家长们心中有数,从而心中有“术”;开展温馨线上家访,尽量多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了解每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特殊需求,从而为入校后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提供保障;举行欢迎仪式,开展常规养成入学培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熟悉校园环境,初步掌握课堂常规要求、文明礼仪要求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为新学期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在学科方面,数学设计引桥课程——数学绘本阅读。一年级老师们精心准备了28本数学绘本故事,如“图形和空间”领域:《巫婆与三颗星星的故事》《小兔子滚铁环》《动物合唱团》;“数和数数儿”概念中,准备了《装得满满的篮子》《数豆粒儿》;“量和比较”概念中,准备了《长长恐龙,短短恐龙》《树叶尺子》等。绘本中用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和多元唯美的图画,为孩子们呈现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数学童话故事,帮助孩子充满乐趣地掌握基础的数学概念,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引桥课程——“剪、画、讲”玩转生字。依据儿童认知的心理规律,以游戏为本,多元识字的理念,帮助一年级学生实现快乐识字。剪:“剪字报”源于生活的识字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将生活中的食品袋、包装纸、宣传单等充分利用起来,剪下自己认识的汉字,拼凑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汉字报纸。由字到词再组句,逐渐扩大识字量。画:“画汉字”引入象形文字概念,让文字规律有章可循。孩子们拿起画笔,画一画自己认识的喜欢的象形文字,动手实践中不仅增加了小手的力量练习,也增强了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讲:“讲故事”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画,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讲一讲汉字的来源或自己创作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借助一系列活动课程,不仅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还培养了专注力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带给我们的丰厚滋养。
“起航课程”面向六年级升七年级的学生。针对六年级学生面对初中转变时被动盲目、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学校为六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毕业课程。教学管理部会在九月启动六年级衔接课程,组织中小衔接专题家长会,介绍初中生活作息,让家长协助孩子做好习惯培养的顺利过渡。依托济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优质资源,开展“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从文学、航空、数学、服装等领域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邀请济大心理专家团队进校园,与毕业班学生共同探讨青春期话题。教学管理部组织六七年级的语数英教研组根据学情及后续学习要求编写了中小衔接的《引桥作业》,内容既有小学必备知识的巩固也有中学基础知识的预学,假期开设线上引桥课程,指导学生及家长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做好初中规划,不盲目跟风,降低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情绪,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不急于学习学科知识,而是参加包括军训在内的入学适应性课程,聆听高年级学长的分享和鼓励,参与班级建设,和同学、老师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入学典礼时,七年级学生手牵手一年级新生,为每一个弟弟妹妹送上祝福,呵护生命,学会关爱。
“远航课程”面向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生。我们是济南大学附属学校,依托高校优势,在中学部成立“星辉学院”,创建扬长课程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优质的发展平台。目前下设五个二级学院:数学院、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济南大学、大学教授在初中生看来就是“外面的世界”,增加高校专家进舜文的频次,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引导孩子有推开大门出去走走的勇气和动力。加强与高校专家、教师的沟通,提升课程的适切性,逐步达到解惑、启智、拓思、明志的目标。九年级学生还成立了“星期八战队”,开展了“名校访学”系列活动,感受高中的学校环境和学习氛围,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经验分享,帮助九年级学生树立学考目标,激发学习潜能。
家校社,同心育花开
家校社协同育人一直是舜文实现优质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推进全环境育人、全学段衔接工作中,学校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引桥课程的一部分,聚焦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多维联动,真正为学生筑牢引桥。
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市中区学段德育目标及行动指南》,从培养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健身习惯到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家国情怀等养成,制作幼小衔接“启航”家长手册、中小衔接学生“起航”手册。班主任们自主开发幼小衔接家庭教育微课数十节,开发各学科习惯与素养的中小衔接微课十余节,涉及身心准备与适应、生活准备与适应、社会准备与适应、学习准备与适应四类“常见症状”,给出合理化、场景式建议。
学校深度发掘社区教育资源,绘制了第一版周边教育资源地图,与学校周边山东省水文中心、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省少儿图书馆、银座双语幼儿园、济南大学等单位携手,成立“舜文全环境育人学习中心”。在幼小衔接、中小衔接的课程学习中走进了这些学习中心,拓宽了体验实践的学习空间,盘活了周边教育资源,开辟引桥课程新路径。
舜文中学依托九年一贯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学段衔接的系统性建构与一体化实施,把爱、智慧、学习交融在一起,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呼延青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