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讲堂
让清朗家风汇聚时代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4-07-30 15:4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刘昌宇 A+A-
-分享-

  好的家风不仅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而且能增进其对家国的热爱,从而激发出向善向上的动力。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宣部编写的《清风传家》一书,聚焦钟南山等25位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以家风建设为纽带,详细介绍了他们在赤诚报国、清白传家上彰显出的美好初心,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钟南山、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樊锦诗……这25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是人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辛勤的付出为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炽热的家国情怀和热切的责任担当。这些英雄模范们来自人民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精湛技艺、涌现出的崇高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习得的。除自身的努力外,清朗家风在其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国士无双”的钟南山在非典和新冠疫情肆虐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追根溯源,在查明病原体致病成因后,又不辞辛劳地指导各地的防疫抗疫工作,身体力行地践行了医者仁心。他的勇毅和担当不是作秀,更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源自对祖国和人民发自肺腑的挚爱,源自父母从小就对他实施的良好家庭教育。出身于医生世家的钟南山,小小年纪就从母亲的言传中学到了善良、仁爱,从父亲的身教里懂得了勤奋、担当。正是这些正向的人生激励,如灯塔般烛照着他的心灵,给少年钟南山以极大的精神鞭策,使他从小就树立了悬壶济世、忠贞报国的宏大理想。青年时代,他本有机会留在国外发展。面对重金邀约,钟南山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祖国,用高超的医术造福人民。成名后的钟南山一心扑在祖国的医学事业上,始终不为庞杂的名利所动,而是把好的作风和品格“润物细无声”地传承给子女,用朴实无华的言行默默地诠释医者的大爱。

  “时代楷模”张富清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一辈子深藏功与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18年,工作人员在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才发现张富清不为人知的红色过往。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不惧流血牺牲,奋勇杀敌,多次获得部队嘉奖。退伍后,他主动要求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执着地奉献光和热,从不向人提及自己的辉煌历史。张富清说:“我的这点儿付出,跟牺牲的战友们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张富清的身上,鲜明地体现出一位老党员的高风亮节。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立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是部队这个大家庭培养了张富清,是“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风传承赋予了张富清不竭的拼搏动力。令人欣慰的是,多年以后,老英雄也把这种优良的品质传给了下一代,使他们秉承坚强自立的家风,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人民教育家”于漪心中时刻装着教育,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她坚持教育报国、为国育才。教学上,她注重启发与引导,用循循善诱的育人方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作为一校之长和资深教师,于漪几次把评定职称的机会无私地让给家庭困难的教师,从不与他人争名夺利。许多“问题学生”经过她的启悟式教学,都蜕变为优秀学生。于漪之所以能坚守校园、几十年如一日地精心育桃李,是因为她生于旧社会、长在新中国,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她眼里,祖国和人民就是她干事创业的动力之源。怀着一份感恩,她要把教书育人的事业进行到底。她把学校当成家,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亲人,用淳朴的家风激励着同仁、感化着学生,在教育战线上立起了培根铸魂的敬业大旗。

  让清朗家风汇聚时代正能量。每当品读这25位英模的优秀事迹时,一种见贤思齐的向往就在我的心中升腾,更加激起我对党和国家的挚爱。本书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既是党员干部筑牢信念基石、锤炼高尚品格、强化家风建设的参考读本,也是汇聚时代合力、迸发创造活力、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教材。

作者:刘昌宇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