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内涵式思政课滋养学生的“拔节孕穗期”
发布时间:2024-08-20 09:1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于春霞 A+A-
-分享-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中小学阶段是人生中培塑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是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上好青少年思政教育课、用情滋养学生的“拔节孕穗期”。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利昌学校高擎党旗、启智开源、守正创新,不断提高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取得实效。

  聚力“三个课堂”,完善思政课“内涵架构”。一是上好学校思政课。学校坚持全环境立德树人,把爱国主义、公民责任、道德品质、法律法规等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要素,每学期举办思政示范课、观评课等30余节。二是拓展实践大课堂。学校开展观看红色电影、讲述红色故事、吟诵红色诗词、唱响红色歌曲、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主题活动,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节点,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三是用好思政“云”课堂。学校综合运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思政金课”等教学“云资源”,采用微电影、短视频、动漫等形式,丰富思政课程资源供给,实现思政教育网络学习、在线互动、资源共享,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扭住“三个关键”,凸显思政课“区域特色”。一是突出文化浸润。学校建好党建育人长廊,突出红色堡垒、教师红烛先锋、学生红心向党元素,丰富师生沉浸式、立体式思政教育体验。围绕思政教育主题,通过开展新闻播报、征集时政论文、编写时政小报、设计思政专刊、开展主题教育等方式,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其文化自信。二是突出红色研学。学校挖掘潍城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师生到郑板桥政德教育馆、考斌之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把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政小课堂与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强化思政育人的针对性和体验感。三是注重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与潍坊“使命·担当”主题展馆、潍县战役纪念遗址等红色基地合作,每学期邀请讲解员到校指导,参与到学校思政课教学中来。同时,联合社区开展“老红军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宣讲光辉党史、革命事迹,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故事薪火相传。

  强化“三个支撑”,确保思政课“落地生金”。一是抓好师资研训。成立学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由思政名师、班主任组成项目共同体,年内孵化思政课研究课堂12项。学校开展思政教师岗前培训、年度轮训、线上继续教育等,组织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实现同课异构、同台竞技、同频共振。二是加强专家指导。学校聘请省教科院、省委党校、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就思政教育发展定位、资源配置、成效评价、课程导向进行“把脉问诊”,从思政课教师备课、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入手,确保内涵式思政课更符合学校实际。三是密切家校合作。坚持开门办好思政课。学校加强与潍坊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等属地高校的对接合作,联合建立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思政教育合作。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借助家长学校、面对面家访等,征求家长对学校开展思市政教育的意见及建议,促使家校合力办好思政课、育好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系潍坊市潍城区利昌学校)

作者:于春霞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从“不敢触碰”到“主动创造”——一堂中职优质课的破局之路

“老师,这个齿轮我不敢拆,担心因操作不当导致其损坏。”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堂上常见的情况。曾有七成学生面对实物无法规范 ...

09-03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区域阅读工程如何打造新样态

深化阅读工程,是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烟台市莱山区教体局扎实推进大阅读工程,构建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三级 ...

09-04 09:12《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以“三学”为核心枢纽,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新尝试

在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学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教育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09-04 09:1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