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
弘扬体育精神 赋能“身心两健”
发布时间:2024-12-03 15:4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姚荣庆 董红叶 A+A-
-分享-

  教育工作者要带头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身心两健”、学业有成,努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树牢强体意识,坚定“身心两健”的思想认同。一是形成身心健康“第一认识”。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本领。教师要主动践行体育精神,传播健康观,动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合理释放压力,战胜不良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守牢体育强身“第一阵地”。严格落实课程方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比例,不削减、不挤占体育时间,甚至给体育更多时间,做到人人参与、天天锻炼。若有特殊情况导致体育课缺课,要健全补课机制,确保及时补上,真正实现开足开齐体育课。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达成,教师要制定个性化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促进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三是引领体育教师争当班主任新时尚。曾几何时,体育教师当班主任是笑谈,不被接受。笔者认为,这是认识的不到位和引导的不充分。如果体育教师当班主任,他们会潜移默化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拓展类体育项目、体育游戏,增加班级凝聚力;通过指导吃动平衡,以为男生练肌肉提建议、为女生减肥出妙招等增进师生感情,让学生从小爱上体育运动。

  其次,要做优强体平台,守牢筑基成长的前沿阵地。一是让课间十分钟“乱”起来。教师应督促学生走出教室,让“乱”起来成为课间十分钟常态,让学生充分放松身心、舒展身体、大声呼喊、缓解疲劳。同时,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活动,眺望远方,能帮助眼睛调节放松,缓解视觉疲劳,努力让“小胖墩”“小眼镜”减少一些。要坚决避免“上节课教师拖一步、下节课教师快一步”,努力守护好宝贵的十分钟,让“小时间”推动学生的“大健康”。二是让所有体育课程“热”起来。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堂+社团”的课程实施体系,设置“必修+选修”特色课程超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实现从激发兴趣到形成志趣、享受乐趣的层层深入。要推进体教融合,打造经常性的班级赛、年级赛、个人赛、团体赛等校园体育竞赛体系,在团队合作和对抗情境中促进人际交往,感受“赢得有光彩,输得有尊严”,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有效落实体育“育体、育智、育心”的综合育人目标。

  再次,要夯实健身保障,激发久久为功的强劲动能。一是构筑坚强后盾,科学做好顶层设计,把力促学生身心健康纳入整体发展规划,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强化家校协同,认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倡导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小时体育运动,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二是做好科学评价。坚持把身心健康达标作为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突出以体强心,坚持“评价+增质”双向发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大力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引导各学校重视创造“体教融合”教育生态,积极吸引社会体育组织和优秀体育人才支持校园体育,补齐专项体育人才短板。要倡导学生带动全家人培养运动习惯、增强体质、锤炼意志,让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每个家庭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系平阴县教研中心、平阴县翠屏学校)

作者:​姚荣庆 董红叶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