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聚焦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发布时间:2025-03-12 09: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郭泽宝 A+A-
-分享-

  新时代的数学教育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的,要树立开放的数学教育价值观,拓展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定数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要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细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量感。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可以设定阅读活动,让学生去关注阅读中的细节,据此培养数感和量感。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很多关于倍数的描述,这些内容有比较强的趣味性,常常会用夸张或者对比的手法来呈现双方的差距。比如,对金箍棒重量的描述,会将其与孙悟空的体重作为参考;在描述孙悟空翻一个筋斗的时候,也会引入对应倍数的相关细节描述。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文本中关于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思考其应用的规则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可以慢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入对应语境中,由此才能更加深刻地领悟倍数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重量单位、距离单位的理解深度也会不断提升。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样的阅读细节可以演变为学生的间接经验,帮助他们找到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在挖掘阅读细节时,如果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入相互探讨的状态,或者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经历,继而保证将阅读细节与生活经验关联起来,由此让数学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二要设计数学阅读故事情境,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小学数学而言,在开展阅读活动期间,教师还需要抓住学生的阅读特点,懂得合理创设一些阅读故事情节,让学生进入对应情境中,并由此锻炼运算能力。学生运算能力的锻炼不仅可以依靠大量练习来实现,而且可以设定对应的阅读故事情境。也就是说,可以发挥数学阅读在学生运算能力锻炼中的效能。比如,教学二年级《表内除法》时,为让学生可以深度理解除法的内涵,教师会在学生阅读期间创设对应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成为对应的主人公,继而将除法运算技巧运用到解决故事问题中。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可以进入除法本质的深度理解状态。数学教师要懂得将运算练习与故事关联起来,这样才能完善运算机制,由此不断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这样的历程中,运算活动的综合效益才会不断发挥出来。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是数学故事,往往可以更快地让他们进入数学问题探究过程中,继而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以在此期间深化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结合这样的数学学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数学故事素材,架构故事情境。这样的故事教学法能够成为小学生运算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学生年级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相关数学素材,将数学故事与数学知识学习关联起来。这对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数学素养也是很有效用的。

  三要借助数学阅读表达环节,培育学生的符号意识。数学语言作为一种严谨、科学的语言形式,往往会将很多数学符号融进去,继而呈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和量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符号可以代表对应的概念,也可以描述对应的关系。符号意识的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符号与数学知识关联起来。需要看到的是,数学符号与人的思维是有关联的,符号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往往需要经过大量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开展小学数学阅读活动期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数学符号去表达,用数学符号来阐述自己阅读到的内容,搭建数学语言锻炼平台。也就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学生的符号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在表达“一加一等于二”时分别用英语、法语、俄语、汉语呈现出来。学生在阅读这种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从表达方式的差异中,他们可以感受到数学符号有着统一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无论何种语言,都可以迅速理解。这样自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尝试将数学符号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也就是在上述数学教学期间,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从上述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期间,要关注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正确理解对应符号的内涵,并且习惯性地用数学符号去进行数学表达。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引入更多数学阅读素材,保证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数学符号的魅力。这样,学生也可以以更加感兴趣的态度,投身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期间,要将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作为目标。在小学数学阅读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在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导向下设定数学素养发展目标,继而优化阅读形式和内容,建立完善的阅读机制,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系商河县殷巷镇赵奎元小学)

作者:郭泽宝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