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嵌入实践·接续发力·整体推进: 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的创新探索与区域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9 16:18 来源:《山东教育》(综合版)作者:于彬 任华中 A+A-
-分享-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到《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再到《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到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从“强师”到“优师”,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自2014年以来,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与有关学校组成校际“教师发展联盟”,依据国家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实施了4个接续发力的“教师三年成长计划”,通过实践与探索有效促进了黄河口区域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一、嵌入实践:分阶段破解教师专业成长难题

  教师的成长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面临的难题也不同。结合教师成长规律,联盟在探索与实践中针对一线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智慧有限、科研水平薄弱、创新能力欠缺”等开展了一系列嵌入日常的实践活动,有效破解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难题。

  针对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联盟开展了一人一课、同课异构、教师说题等活动,不断积累个人教学经验,提升个人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反思力和学生的学习反思力等;针对教育智慧有限的问题,联盟组织了“我的育人故事宣讲”和“新课标宣讲”项目,助力教师提升教育智慧;针对科研水平薄弱的问题,联盟借助科研培训、期刊共读、作业评比等活动,实现了教师个体的内生发展和群体共生,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针对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联盟依托省首批教研基地、省大单元实验校等项目,开展教师创新素养培育活动,开阔教师的视野,引领更多教师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二、接续发力:分步骤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同阶段面临的难题,在探索与实践中,联盟明确教师每个阶段专业成长的目标、路径和载体,构建了4个接续发力的“教师三年成长计划”。

计划

目标

路径

载体

第一个教师三年成长计划(2014-2016)

立足课堂

积累经验

备课→说课→磨课

解题→说题→命题

小组教研

跨组教研

区域教研

第二个教师三年成长计划(2017-2019)

学思践悟

提升境界

课标→教材→作业

项目组

工作室

共同体

第三个教师三年成长计划(2020-2022)

深耕教学

主动探索

阅读→教研→写作

项目组

工作室

共同体

第四个教师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

改造经验

形成主张

实践→反思→再实践

区(管理中心)

省(市)

  (一)明晰了教师成长愿景:4阶目标

  教师成长目标是教师成长计划的“根”,在实践中总结明晰了专家型教师成长的4阶目标。1阶目标:立足课堂,积累经验。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教学行为,反思教学得失,改进细节。2阶目标:学思践悟,提升境界。融合理论与实践,灵活应对学生差异,渗透育人理念。3阶目标:深耕教学,主动探索。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提炼规律,验证假设。4阶目标:改造经验,形成主张。突破固有模式,构建个性化教育理念与实践体系。

  (二)构建了教师成长路径:4条主线

  教师成长路径是教师成长计划的“脉”。在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专家型教师成长路径的4条主线,“实践—反思—再实践”则贯穿4条主线始终,助力专家型教师的培养。第一条主线指“备课—说课—磨课”。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线”,日常备课质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为提升教师教学经验和丰富教师教学理念,加强以小组教研为依托的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借助各种平台开展说课和磨课活动。第二条主线指“解题—说题—命题”。在熟知的解题和说题基础上,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做好各备课组的期中、期末、单元试题命制工作,争取命制出一份份带有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实情、贴近课标和教材的试题。第三条主线指“课标—教材—作业”。通过解读新课标的新增点、删减点、强化点、弱化点指导教学;通过研读教材,明晰教材中课标变化带来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的变化,进而开展精准教学;通过分层作业,减负增效,落实“双减”政策。第四条主线指“阅读—教研—写作”。阅读是教师工作“永葆青春”的有效手段,教学研究是新时期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写作是教研成果转化为物化形式的一种手段,以此助推专家型教师接续成长。

  (三)搭建了教师成长载体:“3+3”架构

  教师成长载体是教师成长计划的“核”。在探索与实践中搭建了体现三个层级[校—区(管理中心)—省(市)]的专家型教师成长载体:“‘3+3’架构”。

  第一个“3”指小组教研、跨组教研和区域教研。小组教研:以校内备课组为依托,主要开展集体备课,特别是先周备课和日常教学的讨论和处理等问题。跨组教研:依托原教研组开展对新教研组的指导帮助工作,比如教学进度的制定以及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困惑等。区域教研:依托区教学研究室开展导纲编写、教学研讨等活动。

  第二个“3”指项目组、工作室和共同体。项目组:负责开展全校教研活动,主要引领教师开展课标和教材的研读、期中(期末)考试试题的命制以及名优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工作室:主要负责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师徒结对”形成双轨机制。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自发组织,主要开展阅读交流、经验分享活动等。

  三、整体推进:一体化擘画教师专业成长“图景”

  通过实施上述4个接续发力的“教师三年成长计划”,联盟形成了一套整体推进的“12年一贯制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一体化擘画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图景”:反思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四种类型的教师依次进阶,引领一线教师争做“专家型教师”,争做坚守“师德师风”底线、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大先生”。其中,反思型教师以课堂实践为基础,通过持续观察、记录与反思,优化教学行为,聚焦“如何改进教学细节”,形成可复制的教学经验,是专业成长的起点;智慧型教师在经验反思中提炼育人规律,能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精准诊断学情差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与“启智润心”协同发展;科研型教师以研究思维深耕教学实践,用科学方法系统探究教育问题,通过课题研究验证假设、提炼理论,推动经验向规律转化,形成可推广的学术成果;创新型教师则突破传统教育范式,基于实践与研究成果重构教育理念,设计校本化教学模式或理论模型,引领教学改革方向,实现从“经验执行者”到“思想创造者”的跨越。

  从4个接续发力的“教师三年成长计划”到1套整体设计的“12年一贯制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联盟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中2人参与的项目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人获评“齐鲁最美教师”“齐鲁名师”并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评省特级教师;3人晋升正高级教师;1人扎根乡村教育,在自身追求成长的同时助力同事专业成长;2人担任市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指导教师,形成了“以优带新”的群体共生共长机制。教师成长经验被《山东教育》、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团队所有核心成员的教书育人事迹及教研科研实绩被东营市出版的《黄河口教育名家演绎的改革图景》一书收录,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在“专家型教师成长计划”引领下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系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东营市胜利锦华中学)

作者:于彬 任华中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做课堂里的“大玩家”

 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但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喊我“泥巴老师”。

08-07 16:2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孔子如何“启”与“发”?

“启发式教学”是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根源,最早可追溯到孔子那里。了解清楚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打破对孔 ...

08-12 15:0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你也可以光芒四射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向上的过程。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我们或许会沮丧、会迷茫,但只要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 ...

08-15 15:45《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