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学生营造健康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0-11-18 09:21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田妍 A+A-
-分享-

日前,教育部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作出答复。答复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正向引导,加强对中小学健康上网、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完善学校设施设备,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和智能手机使用的日常管理。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问题,存有争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捧握手机,是很多学生的常态。就其利而言,信息时代,学生随身带手机,方便与家长、老师、同学联系,也可以借助手机相关功能来阅读学习,更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及时求助;就其弊来说,手机有可能沦为“娱乐工具”,加之不良信息传播,对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由此可说,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好才能有益。

对于中小学生能否带智能手机进校园一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有的学校严禁,有的学校则相对宽松,不管哪种方式,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智能手机上的内容再丰富也不能代替课堂学习、智能手机再有吸引力也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因此,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事,显然不能一禁了之,毕竟中小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才是必要之举。

根据教育部的答复,认真对待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关键在于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是科技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中小学生打开信息通道、拓宽学习之路的桥梁。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借助手机等工具实现线上教学,有效弥补了时空距离对课程教育的限制。这也说明,只要合理安排、科学规范、积极引导,就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式、使用频率与使用习惯。

当然,针对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要坚持疏堵结合。一方面,在校期间,应该在规定时间、规定场合下使用手机,确保适宜、适度、适效,其中关键应做到规范并加强学校的日常管理。这就要督促各地各校研究制定预防学生沉迷网络的工作制度,指导学校加强校园网络内容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另一方面,在校之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续,需要密切家校协同配合。这就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同时注重沟通、疏导心理,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上网、健康上网,不只是能否携带手机进校园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他们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引导他们提高媒介信息素养。为此,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专题教育等方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鼓励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此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网络环境治理,集中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文化、低俗有害信息等。相信随着“净网”“清朗”“护苗”等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还中小学生一个干净、健康、积极、放心的网络空间。(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田妍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