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发布时间:2020-11-22 20:42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李家俊 A+A-
-分享-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面向未来,如何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已成为中国高校的必答题。

  培养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创新人才。高校培养人塑造人,首要之义就是培植其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淬炼的黄金期。一流大学培养的创新人才,要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主动把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唯有将家国情怀放在首位,方能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这就要求高校要以铸魂育人为核心,着力在育好新人、建好队伍、讲好课程上下功夫。

  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创新不是简单的调整改进,而是直面问题、“从0到1”的突破。建设一流大学,应着眼未来、面向未来,以科研的原创性为全人类提供未来发展的动力,培养出更多“科研破壁人”。同时,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夯实一流大学建设的根基。一流大学应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改革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和重点创新团队。还要大力推动学科交叉研究。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催生科学前沿重要突破和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要高度重视跨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形成关键领域先发优势,形成若干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贯通式研究的大团队,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培养擅于解决关键核心问题的创新人才。解决关键核心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是国家对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必然需求,这对高校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需要高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度尊重科技人才成长规律。高校可以建设“新工科”为契机,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致力于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同时打造“因时而新”的新工科专业结构,打通机械、光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专业,培养兼具工程制造和科学发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还要构建“融合创新”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国际合作,实现育人要素的深度融合。

  培养新时代一流创新人才,事关抓发展、谋未来、致复兴。高校应牢牢把握“扎根中国大地”这一关键根本,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家俊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