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放松不该是高考后的“标配”
发布时间:2021-06-16 10:33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刘天放 A+A-
-分享-

今年的高考大幕已落下,高考大军迎来了考后长达三个月左右的放松阶段。除了随后重要的填报志愿,考生将彻底解放。熬过了漫长而紧张的备考阶段,经历了考前“撕书吼楼”的发泄,以及考试中承受的巨大压力,考生们高考后该干些啥,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根据以往经验,高考后的这段时间,“狂欢”被视为最常见的一个活动,甚至成了近年来的一个“标配”。的确,高考结束的铃声一响,对于考生来说便脱离了苦海。孩子们一定会在高考过后尽情放松,以缓解高考压力。被彻底“解放”的他们每天睡大觉、打游戏、上网聊天,或与同学没完没了地聚会等。

高考后适度“狂欢”无可厚非,尤其对压抑许久的考生来说,就更可以理解。然而,过度狂欢,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每当高考结束后,总有专家建议,高考后考生身体都处在疲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娱乐切莫过度,对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以免劳累过度引发健康问题。

高考确实不易,几乎所有考生都把高考后的“放松”理解成了“狂欢”。而实际上,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放松是必须,但狂欢肯定过度,弄不好还有可能浪费时间甚至损害健康,非但起不到放松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今后的人生。因此,把高考后“狂欢”定位成“标配”很不妥,应该加以改正。

除了谨防无节制“狂欢”外,安全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高考结束后的一些消息令人悲叹。有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有轻信对方长途跋涉会网友被骗的,也有出游发生溺水事故身亡的……所以,一定要把安全问题牢记在心,休息要做到张弛有度,参加任何活动也都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

其实,摆在考生面前的“放松”选择有很多,如“充电”读闲书,丰富精神世界;如参加体育锻炼或帮家长做家务;或抽空参加社会实践,扩大自己的视野;或利用这段时间了解大学生活和学习特点等,总之,干啥都比狂欢强。高考后的“标配”不该仅有无节制的休闲狂欢,对高考后考生参加的活动加以引导或适度干预,显得很有必要。(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天放)

作者:刘天放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深度挖潜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近期,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多项就业政策创新,如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由企业拓展到社会组织, ...

07-09 11:16中国教育报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而是人生崭新篇章的“片头曲”。

07-09 16:35“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大学宿舍,如何安放个性与集体?

宿舍关系的真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学会在差异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07-09 16:29“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