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意见》颁布已超百日,不少以学科培训为主要业务的股票被腰斩,很多机构通过转型、停办等方式退出了学科培训业务。截止11月30日,全国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已达57.01%。各级主管部门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势在必行。
过度校外培训影响教育民生
校外培训教育应该存在于学校教育系统之外,主要依据学校教学提供必要的课外收费辅导,或者学校难以提供的其他教育服务,因而被称为“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作为一个影子,校外培训教育应该与校内教育如影相随,去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所以在性质与功能上,校外培训教育是一种补充性教育,要服务民生需求,但不能与学校教育相颠倒,否则会带来民生问题或其他社会性问题。
根据艾瑞咨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等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意见》下发前,我国已有中小学教育APP132家,活跃用户22527万人,占教育全网用户比例的42%。48.1%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了学科类校外培训,50.8%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加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所以,大量的适龄学生不是参加线上校外培训,就是参加线下校外培训,低龄化趋势也非常明显。校外培训机构已经不再满足于补充的定位,硬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又重构了另外一个“教育体系”,成为一个有不小影响力的存在。
校外培训机构的产生、扩张与教育的高竞争性、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密切相关。由此,学科类培训机构因专注于升学与考试,市场相对比较开阔。一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就通过炒作培训热点、包装培训效果的形式,去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客源,各培训机构又频繁通过社群营销的形式蛊惑家长为孩子买单。结果是不甘愿躺平的家长,被炒作与焦虑带错了方向。如同剧场效应,一个家庭报了校外培训机构,其他的就会仿效跟上,结果是把孩子摁在了培训的赛道上。
所以说,教育内卷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家长的教育焦虑,其背后还有一只巨大的利益推手,那就是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的助推致使培训过热、大量资本涌入,资本的过度涌入又进一步引爆了校外培训市场。有证无证的机构大量存在,各种培训广告铺天盖地。教育主管部门最近几年都在要求学校减负,不过,学校解放的时间又被培训机构乘机占用,不少学生周末、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都耗在各种培训中。过度的校外培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机构超前的学科培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冲击着素质教育的目标。
学生是校外培训服务的承载者,但购买者是父母,是家庭。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轻易承担校外培训的支出,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全天候地辅导与培训,但父母被裹挟后,只能硬着头皮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或培训,这无疑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庭的教育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教育更是农村的短板问题,也被视为贫困代际传递阻断的治本之策。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教育间的差距,加剧了农民的担忧、焦虑,背离了补充教育所应具有的正义性。
校外培训治理是让教育回归常态
顾明远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培训机构无法实现这一功能,因而《意见》的基本态度是从严治理。但“从严”并不是将培训机构彻底杀死,是通过规范、压减等方式给培训降温,让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育人本位。通过各类学校教育活动建设,达成著名教育家杜威所期待的,使学校成为“儿童能真正生活、获得他所喜欢的生活经验、发现经验本身的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过于关注“外部需求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重要手段,由此,“双减”《意见》着眼于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因而校外培训治理的治本之策是眼睛向内,这也是专家们一直强调的,教育需求应由学校来满足。
培训机构的过度发展,本质上是部分资本绑架了家长和学生,破坏了机会公平、市场公平的规则体系,引发了教育焦虑与教育无序。“从严”是破解减负困境、规范市场秩序的手段。通过“从严”治理,限制培训机构的过度商业化、趋利化行为,促使培训机构准确定位,主动从学科培训领域退出或谋求转型发展。培训热度若能下降,也能带动家长回归平常心。从这一角度,“双减”减的就是社会的、机构的、家长的焦虑之心、急功近利之心,通过治理把学生从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常态,真正提高家庭的教育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校外培训治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对于校外培训治理,有人表示很痛心。这种痛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机构的发展与资本的投资受到了压制,是站在所谓的引入资本,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实质是站在机构发展的立场上,去度量机构的利益得失。但培训机构过度发展,把教育当“生意”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教育的秩序、家庭的教育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因而应该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去从严治理、解决这一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要将校外培训机构依法管起来,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在今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把“人民至上”作为十大历史经验之一,进一步肯定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必要性。校外培训治理正是事关群众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事,根治校外培训问题,需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事业来抓。对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群策群力将培训机构难题一改到底。
作者:石猛
编辑:孙悦琛
审核:白天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