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教法大家谈 | 以书证融通为改革突破点 切实保障证书制度落地实施
发布时间:2022-06-16 16:04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作者:于进亮 A+A-
-分享-

以书证融通为改革突破点  切实保障证书制度落地实施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于进亮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理念和制度创新予以体现。书证融通是高质量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的“根本之要”,院校作为书证融通的主阵地,面对多维政策、多样证书、多种生源、多元主体的现实状况和时代要求,要全面吃透新法要义,深入落实法律关切,打好工作推进的系列“组合拳”,切实保障书证融通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一、贯彻多维政策:坚持多措并举、高质保障

新法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职教20条”提出1+X证书制度后,国家相关部门、各地迅速响应,制度配套日趋完善。各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读,深刻把握制度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做好制度体系的校内延展。

一要吃透制度政策内涵。国家层面印发试点方案、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发布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经费使用管理工作通知等文件,配套编码规则(试行)及证书参考样式、培训评价组织遴选与监督管理办法、标准开发指南等制度文本,加强顶层设计。山东积极落实区域主体责任:一是健全保障性机制。以收费标准核定为例,2020年在全国率先发布9个证书考核费用标准,目前累计发布3个批次,涉及62个证书。二是配套激励性政策。设立专项经费,奖补结合,推动书证融通工作走深走实;设置专项课题,引导形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机制创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要健全校内保障机制。高水平的体制机制是院校高质量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法定职责、推进书证融通的根本保障。对于院校而言,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校情,依据制度设计梳理工作流程及主要任务,厘清工作思路,完善校本方案,从政策解读、工作分工、沟通协调、奖惩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根本上避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二是完善激励政策。教师是院校实施书证融通的主力军,应妥当制定激励办法,推动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并纳入培训课时,深度参与书证融通研究实施,绩效核增部分向培训任务重、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二、适应多样证书: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

新法指出,“经符合国家规定的专门机构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受教育者从业的凭证”。当前累计发布447个X证书,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专业大类的全覆盖,院校应着眼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现实之需”,选择高质量证书实施书证融通,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一要做好证书入校遴选。证书量大面广对院校开展书证融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是要充分了解证书有关情况。全面把握证书内涵质量和建设情况,避免低质证书入校。二是要充分考虑自身情况。立足已经过科学论证的“1”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综合考虑专业特色、师资配备、实训场地等办学条件,重点考量证书对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推动作用,避免“拍脑袋”决策。三是要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深入把握有关证书标准及对应岗位能否较好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避免证书引入后“水土不服”。

二要推进课证融通落地。课证融通是书证融通的关键,也是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重要落脚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育,一方面要重构好课程体系。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拆解标准涉及的知识、素养和技能点,完成教学化处理,同步完成与现有课程知识、技能和素养点的匹配与重组,形成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做好证书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一体化设计。将培训内容和教学内容分解形成颗粒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进程安排、实习实训、教材使用等方面统筹设计,坚持德技并修,突出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服务多种生源: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新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书证融通的根本目的,院校应结合不同生源特点,探索适应新阶段新要求的服务之策。

一要探索适应性融通方案。1+X证书制度是倒逼院校进行适应性改革的“源头活水”。当前高职生源日趋多样,涉及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类型,学生在文化素质、职业适应性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础千差万别。要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实施细则,以落实证书制度为契机,在保护学生证书获取自主权的前提下,探索将获得X证书情况等纳入学业考核参考,探索扩招生源及贯通培养学生获取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在校学生取得证书可根据实际情况免修课程或者抵减学分。

二要服务学生多样化成长。书证融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历教育的强化、补充及拓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院校应着重加强两方面的思考与实践。一是回应好新职业、新业态需求。坚持因材施教,借助X证书更加贴近产业的优势,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风向标”,科学研判、提前针对性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关注复合培养。坚持面向人人,为学生成长提供多样化选择,除本专业领域证书外,鼓励学生积极关注并获取专业相关交叉领域的证书,借助交叉增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

四、推进多元主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法强调,“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鼓励职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质量评价等方面与相关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建立合作机制。多元办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征。

一要加强配套资源规划。配套资源不足的教育教学犹如“无米之炊”。优质X证书的开发广泛吸收了行业、企业、院校等参与,配套学习资源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先进性。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建设情况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自身建设较好的专业,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自身建设相对不足的专业,要以落实证书制度为契机,积极引入优质配套资源,促进专业教学水平提升。

二要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师资配套不强,改革效果不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书证融通的“治本之策”。一是融合证书制度探索“双师”认定。将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落实情况作为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制订“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依校施策”激发教师活力,培育一批“种子”教师。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依托培训评价组织,集中力量开展师资培训和岗位实践,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新技术、掌握真本事。

三要深化评价制度改革。评价是改革发展的“指挥棒”,1+X证书制度是行业企业参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深入实践。X证书开发依据为国家职业标准,与学历证书同根同源,高质量的证书标准是对院校育人成果进行检验的“客观标尺”。院校应坚持效果导向,以落实证书制度为抓手,借助证书标准丰富学生学习成果综合评价,并以证书实施情况作为办学质量重要参考,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特点、多元主体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

作为首个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山东于2019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和培训评价组织“四元”主体参与的试点联盟,首批共有273所院校、73家培训评价组织参与书证融通实践。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325所学校承担证书试点任务,近20万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1个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大批教师通过相关培训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校企共建了一大批高质量新型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试点工作典型案例,形成了书证融通理论、政策、机制研究和实践的“山东经验”。下一步,各院校应以书证融通作为证书制度改革的突破点,着重围绕改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教育适应性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回应好《职业教育法》关于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盼。


作者:于进亮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