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强省改革魄力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A+A-
-分享-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教育创新发展“十大行动”引人注目,实施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位列其中。作为激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教育治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三个“提升”为行动的落实保驾护航。

  提升教育评价改革效能是第一要义

  实现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评价改革效能的提高是第一要义。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可以形成正确的教育导向,精准衡量学生发展水平、教师专业水平与学校办学水平,助力提升现代教育治理能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指明了方向。2023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正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我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

  评价改革并非坦途,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如完善系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教育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不足,教育评价专业人才不足、评价能力有待加强,等等。但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遵循,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升教育评价改革效能,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中之重。

  提升经费使用效益是基本保障

  有充足的教育经费保障才能更好地助力教育的改革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优先保障、加大投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提高绩效”的原则明确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场景。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6万亿元。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宗晓华认为:“这是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考虑到近两年复杂而严峻的经济形势,能实现4%目标,政府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时对“着力加强教育经费保障”多有提及,我省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也下了大功夫。2022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714.4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22%,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达21.4%。

  投入的增大也不能忽视依然存在的经费问题。经费投资总量不足、经费支出结构失衡、经费使用效益偏低、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法规难以落实等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我省提出的提升经费使用效益、集中有限财力办好大事要事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与实践意义。

  提升综合改革效果是根本动力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次工作会议上,山东提出的提升综合改革效果正是在新时代发展的坐标系中研判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正确决策。依法办学治教,积极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以智能化支撑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很好地将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才能持续提升教育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潍坊模式”,在多个领域提供了具有潍坊市特色的改革样本;青岛市教育局被教育部批复为“全国依法治校试点”,教育执法改革在这里落地见效;乡村学校“千兆进校”“百兆进班”覆盖率达63%,不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注入新动能……我省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带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深走实,进一步提升综合改革效果是决心,更是信心!

  一年来,山东坚持改革创新,教育治理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相信,山东定能以高效能治理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质教育服务支撑高品质生活,使人民群众对教育服务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谱写山东教育改革发展新篇章。

(原标题:以教育治理能力提升教育强省改革魄力——七论学习贯彻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涛声里的“最后一课”

张军桥在异国他乡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课”,在滔滔浪涛间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穿透时空的精神丰碑。

08-04 10:52“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建设创新型职业院校 培育担当时代重任的“新职人”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新职人”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事新兴职业的人,他们服 ...

08-04 15: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体育,是学生生命力的外在体现;文化,是地方精神的内核载体。在笔者任教的巨野县乡镇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着课程资源匮乏、学生参 ...

08-05 14:53《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