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如何安放个性与集体?
发布时间:2025-07-09 16:29 来源:“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作者:高瑞睿 A+A-
-分享-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单元,是与室友共同学习、生活的“小家”。良好的寝室关系能促进个人成长,反之则可能影响学习与生活。

  据2024年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宿舍条件舒适”成为学生最在意的事项之一,而整体满意度却呈现两极分化:南方科技大学以85.3%的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中国矿业大学(82.7%)、深圳技术大学(82.4%)紧随其后,一些传统名校未能进入前五。

  这种看似矛盾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室友关系的复杂图景——宿舍既能产生青春路上的亲密同盟,也有可能演变为滋生矛盾的温床。

多元共生的宿舍生态

  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核心场域,多数时候仍是同窗间最紧密的情感纽带。有网友回忆大学宿舍生活时就提到,室友会在雨天帮忙收衣服,过年时即便天各一方也坚持群视频,这些点滴汇聚成了珍贵的青春记忆。

  但同样,宿舍也是矛盾的高发地带,其背后潜藏的心理问题也常引发各界关注。作息时间冲突、卫生标准分歧、声音干扰等都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热衷熬夜打游戏;有人爱干净,有人对生活环境毫不在意;有人喜欢安静学习,有人却喜欢嬉戏热闹。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们也深感压力,经常处理调宿申请成了他们工作中颇具挑战性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大学生正在积极探索全新的宿舍相处模式。遮光帘划分私人空间、降噪耳机隔绝外界干扰、姓名标签明确储物归属……这些创新举措,让有限的宿舍空间变成了 “共享但不侵犯” 的模块化单元,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宿舍矛盾的三重诱因

  深入剖析宿舍矛盾产生的根源,首当其冲的是代际特质的碰撞。作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00后,他们更加强调个性与边界。在这些大学生眼中,个人物品不仅仅是物品,更是“心理疆域”的延伸。如洗发水、充电器等日常用品被擅自取用,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被侵犯感,这本质上是心理所有权的体现,他们倾向于将所拥有物品与自我身份紧密绑定。

  空间压迫效应也是矛盾滋生的重要原因。有些高校,宿舍人均使用面积不大。当个人活动半径压缩至3㎡以下,日常的肢体碰撞、物品堆积就容易引发摩擦。洗浴、如厕等私密行为在公共区域进行,洗漱台争抢、淋浴时长纠纷等矛盾也随之增多。

  此外,“社交能力赤字”也是宿舍矛盾的深层诱因。当代大学生在虚拟社交中游刃有余,能熟练运用表情包轻松化解尴尬,却在面对面互动中陷入“情感失语”,甚至不敢直视室友眼睛表达诉求。这种数字化生存与现实交往能力的断裂,让他们在处理宿舍关系时面临诸多挑战。

和谐宿舍的破局之道

  来自天南海北的室友,由于生活习惯、性格差异以及作息时间的不同,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所以,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求同存异、学会包容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必修课。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当室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手。自己需要帮助时,也不必过于拘泥。因为有时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任,能够融洽关系,加深感情。

  同时也要注意,无论关系多亲密,都要尊重彼此的隐私,关心彼此的同时不忘掌握分寸,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让彼此感到安全、不受侵犯。比如,为避免晚归早起时打扰他人,可以尽量统一起居时间,减小作息差异,彼此多一分理解和尊重。若因特殊情况需晚归或早起,应轻声开关门、使用台灯而非大灯,主动告知室友以避免误会。

  未经允许翻动他人物品或随意借用贵重物品,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建议将公共用品与私人物品分区存放,若需借用物品,应提前询问并表达感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避免宿舍矛盾,学校要做的更多。最好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规划,零起点梳理宿舍关系工作,例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新同学的沟通技巧,在宿舍分配时发放含地域文化差异说明的《宿舍生活指南》,帮助其进行适应性培养。

  硬件设施的优化升级也十分必要。学校可以‌‌增设立体储物柜、静音自习舱,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改造老旧宿舍的隔音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开展“文化主题间”装饰活动,划拨一部分宿舍集体活动经费,促进宿舍文化共建,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意识。

  辅导员应当成为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了解问题、保持中立公正、沟通与协调、培养团队意识以及提供咨询与支持,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使大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提高自己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夜的卧谈会、考前共享的复习资料、生病时的暖心陪伴……这些美好的回忆,永远是大学时光里最明亮的星火。宿舍关系的真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学会在差异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小小的寝室里,收获友谊与成长,让这段“同居”岁月成为大学生活中最温暖的回忆。

作者:高瑞睿

编辑:袁琳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深度挖潜为毕业生就业护航

近期,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推出了多项就业政策创新,如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由企业拓展到社会组织, ...

07-09 11:16中国教育报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

高考不是青春的“片尾曲”,而是人生崭新篇章的“片头曲”。

07-09 16:35“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大学宿舍,如何安放个性与集体?

宿舍关系的真谛,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学会在差异中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07-09 16:29“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