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凝结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成果,指明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强大法律保障。新职教法的实施,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新时代,这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规范性、吸引力,进而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催生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未来,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将以“一合四通两提升”为主线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顺应趋势探索实践,合法合理合情试点突破,持续推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在传承创新中赓续齐鲁职教文化基因,稳步推进职教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合”指融合,即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充分发挥行业、产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学院将充分理解运用新法9处“鼓励”、23处“应当”和4处“必须”,进一步明确配套举措,用协议和契约从制度治理角度保障和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法依规办事、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全面梳理优化已有校企合作项目,重新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委托合同、学徒培养协议、实习协议等,让更多学生尽快享受合作利好;另一方面,结合学院大健康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展目标定位,统筹规划,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评价、教师培养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破解产教融合的难点、堵点,推动实现全面融合。
“四通”指融通、直通、汇通、畅通,推动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完整通道,加快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
一是在教学改革上渗透“普职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接轨。对于学院来说,一方面,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从加快申请护理专业本科层次办学资格、尽快筹建公共卫生二级学院并实现招生、抓好现有三二贯通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大学开展四年制联合培养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继续深化三教改革,系统设计实践性教学考核体系,不断修订完善学分制管理办法,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二是在招生方式上推动“中高直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跟进改革招生方式,尽快探索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院实际的考试招生制度,以适应新的招生对象及招生规模的需要。一方面,积极对接中职院校,选拔录取有突出特长、扎实技能的潜在人才,适时扩大就业率高、市场需求大的药学等专业招生力度。另一方面,扩大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等形式的招生录取比例,让更多有职业理想和提升愿望的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享有平等机会。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学训汇通”。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其类型特征更偏重实践和动手能力。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一方面,持续完善现有系部、校、省、国家四级大赛体制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及交流展示活动,以学促训、以赛促训,培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另一方面,继续扩大老年照护、母婴护理、家庭保健按摩等1+X证书培训规模,结合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便利条件,面向市民群众提供母婴护理、托管、早教、现代家政、旅游休闲、文旅康养等领域的健康管理服务,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求职创业创造便利。
四是在升学就业上实现“渠道畅通”。职业教育始终“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畅通升学通道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帮助学生升学方面,要尽快建立体制机制,理顺认证标准和流程,让学生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补齐职业教育升学通道的短板,让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实现升学有通道;在提高就业质量方面,一方面,以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探索打造多个具备商业性服务质量、公益性品质特色与学术性研发实训相融合的高品质文旅康养产业合作项目,让更多学生通过订单培养、内部消化等渠道实现毕业即就业。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职业培训机构、新闻媒体、金融机构等,运用跨界思维为学生提供全过程、闭环式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两提升”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让技能型社会与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领域、更广人群。
一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入宣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办学质量。
另一方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济南市“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具体目标、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山东省“十强产业”,结合办学定位和特色,发挥“一老一小”养老托育人才培养建设走在前列、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优势,不断探索深化新医科建设,努力打造多元主体、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链,为实现“康养济南”“健康山东”,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编辑:冀春鑫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