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排头兵,办学规模超过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一半。全面加强县中建设,着力破解县域普通高中发展困境,整体提高办学水平,对于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带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昌邑市高度重视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与发展,以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办学条件改善为保障,以打造省级特色高中建设为重点,凝心聚力,综合谋划,全市普通高中呈现出优质特色多样发展的新样态。
一、抓根本,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昌邑市委、市政府作为县域普通高中发展的主体,把县域高中振兴作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订本地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计划,积极推动解决普通高中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
二、抓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昌邑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经费投入,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的要求,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加快补齐县域普通高中条件短板。昌邑市先后改造普通高中学科教室、实验室60余个,建设高端理化生实验室4个,人工智能体验室1个,学生发展指导中心2个,让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在离师生成长最近的地方,最大限度方便一线师生使用,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需要。投入300万元对电子班牌、人脸识别系统、数字化办公平台等信息化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针对信息化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问题,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教学管理融合,让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路,切实减轻一线教师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三、抓关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目前,我国县域普通高中教师配备还普遍不足,面临待遇低、招聘难、留不住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整体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夯实人才基础。
昌邑市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引进专项行动,累计引进新教师168名,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满足了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对教师的需求。开展集中培训15 次、专家辅导30余次,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教师第一,特别是关于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干部使用、绩效工资分配等,使名师队伍不断壮大。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施千名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思路,积极搭建“名师讲堂”“青蓝工程”等平台,举办“青年教师沙龙”“青年教师拜师结对”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学习交流,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2019年以来,30余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最美教师等潍坊市级以上荣誉。
四、强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整体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为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昌邑市坚持以特色多样为发展方向,深化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改革,以特色学科培育为抓手,系统构建特色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和特色学校文化,并在自主招生、师资建设、设备配置、收费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2所普通高中打造成特色高中,并通过“强基计划”落实等措施,为普通高中学生进入优质高校创造更多机会。
昌邑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开发了初高中衔接课程、强基计划课程、学科竞赛课程等校本课程20余门,建设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4个,拓宽了初高中贯通培养和一体化育人路径。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引导学生构建系统化、结构性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同时,定期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及时总结优秀教学经验,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昌邑深入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育人质量不断提升。昌邑市教科院连续三年获潍坊市新高考先进单位。2022年,5项成果获潍坊市政府成果一等奖。《共治·善治·精治:县中高质量发展整体变革的研究与探索》项目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