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聚焦“六个思政” 推进协同育人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12-08 13:41 来源:青岛大学 A+A-
-分享-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是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青岛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在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专业思政、队伍思政、文化思政六个方面凝心聚力,构建起“大思政”“大融合”“大教育”的协同育人新格局。

  一、以“学生思政”为核心点,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也是“六个思政”的核心所在,其他思政都要围绕和服务于“学生思政”。学校努力构筑“六个思政”育人同心圆,促进知识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大融合,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环境和氛围。通过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热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品德修养和爱国情怀装进头脑,融入思想,渗入血液,形成基因,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教师思政”为关键点,推进立德修身与教书育人知行合一

  抓“教师思政”,就是要让传道者明道、信道,“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校通过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激发教师的育人主导性,实现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双轮驱动、同频共振。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推动教师从单纯的“学业导师”向“学业+人生导师”转变。抓“教师思政”,师德师风建设是根本保证。学校坚持正确方向,突出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学习和培训;健全师德规范体系,明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划定职业行为底线,明确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工作举措;要坚持德法并举,不断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工作长效机制,突出以德育德,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以“课程思政”为支撑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抓“课程思政”,就要以思政课程为“纲”,以课程思政为“目”,建构起从“内圈”到“中圈”再到“外圈”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学校通过课程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培育思政名师,打造思政“金课”,唱响协同育人主旋律。在“内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德育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中圈”,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外圈”,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制定思政育人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四、以“专业思政”为集成点,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抓“专业思政”,就是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不断挖掘不同专业的历史文化、行业精神等提炼为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做好示范引领,实现知识讲授和人文价值的协调统一,让课程思政建设在不同的学科专业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学校通过专业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拓展育人资源,为学生思政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健全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推进、差异化实践。推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深度合作”,拓展思政资源,打造“思政金课+专业金课”。

  五、以“队伍思政”为聚力点,推进全员育人与思政教育齐驱共进

  抓“队伍思政”,就是要使每位教职员工都成为思政育人的成员,都参与到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心中有思政、脑中谋思政、手中做思政”,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格局。学校通过队伍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推进全员育人,为学生思政提供根本保障。

  六、以“文化思政”为辅育点,推进文化滋养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核与价值依归。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断增强环境感染力,提高文化引领力,强化制度规范力,推动实践创新力,不断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层次承载作用与涵养作用。通过文化思政与学生思政协同融合,潜心培育学生成长土壤,为思政育人提供价值引领。(来源:青岛大学)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