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融合” 济南大学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2022-12-09 14:26 来源:济南大学 A+A-
-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高校是科技成果产生的重要源头和核心基地,是技术转移和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济南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示和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主动服务区域发展、形成校企校地等多维度多要素的“协同融合” 科技创新生态。

 一、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经过几年建设,学校建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机构等多层级联动的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体系,负责学校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转移转化、无形资产处置等工作,形成共同推进、协同配合、专业服务的良好体制机制,优化发挥(科技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学院、技术经纪人、项目组等的成果转化协同合力,健全职务科技成果统筹协调机制。

 二、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活力

 一是全面落实好省属高校职责,着力搭建形成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体系与内部管理机构,强化督导落实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进一步制定健全完备的体系制度,全面深化改革职务发明知识产权权益与所有权;二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评聘人才机制,设立专业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人才职称评聘序列,考核选用的根本指标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绩效,构建形成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特征相符的职称评价机制。三是激励创设优良氛围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创新创业,支持企业与高校间双向流动科研人员,健全兼职、离岗、在职创业等科研人员激励机制,逐步搭建形成能够有效流动人才、展开科学高效评价的管理体系。

 三、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与共享

 加大依托学校建设的山东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平台建设力度,切实利用好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在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在省内外各地市(区县)积极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充分利用好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技术转移中心的桥梁支撑效能。在省属高校间全面共享科技成果信息,使企业在与高校有效转化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将本校没有但其他高校是优势特色的科技成果进行推介,发挥各省属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四、校企融合校地融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

 秉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校企校地合作共赢”的合作发展思路,学校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学科、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以校企校地融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纽带,发挥好其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产业孵化“三大作用”,做好“上争、外引、内聚”三篇文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破解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实现产业、教育、人才、创新链的全面融合畅通,强化建设现代化强省,使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依托高校服务来提升发展水平与质量。

 五、引育共享壮大科技成果产出人才队伍

 为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需求,引导高校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向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集聚,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与产业行业发展融合起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学校首创“校企合作提需求+校企携手引人才+校企共同配政策+校企联合做考核”的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2021年10月10日,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济政发〔2021〕15 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广济南大学‘校企合作提需求+高校院所出编制+企业出资金+政府给支持’的典型做法,支持校地合作引进一批与我市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高端人才及团队”,为人才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济大方案”。

 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队伍建设

 根据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实际,强化建设培养技术转移人才,充分利用好省属高校充沛的教师人才与完善的教学体系,着力建设与培养涵盖技术经理人与经纪人等在内的人才团队。2020年来,积极组织专业培训,已经为每个理工科学院、科研平台至少配备一名取得培训证书的技术经纪人,并参与到本单位的技术交易过程中。

 历经两年余发展,学校成果转化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与山东高速集团、山东水泥厂有限公司、济南铁路局、济钢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建设校企合作研究院80余家,2020年学校转让专利42件,远超十三五期间前四年的转让总和,2021年许可转让各类专利 65件,合同额 1878万元,实际到账经费999万元,并且实现了单个转让合同额1000万元、首笔到账经费500万元的高价值专利转让的历史性突破。学校横向到账经费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年均到账经费增长超过25%,学校服务企业能力持续增长。

 在推进成果转化工作过程中,学校也密切与上级部门的工作联系,近两年积极申报并获批建设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山东省属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山东省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山东省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并获批了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单位,获批济南市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项目,2020-2022年连续获得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荣誉。(来源:济南大学)

编辑:王煜玲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