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多元创新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6 16:08 来源:临沂市教育局 A+A-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临沂市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聚力系统格局构建,探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多元思政模式,扎实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系统全面谋划,推动思政教育“格局一体化”

  一是市域统筹、高位部署。临沂市将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摆在突出位置,印发《中共临沂市委教育工委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成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系统研究部署思政课一体化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思政课程建设、师资等情况,立足于教育实际,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综合施策、系统推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政治引领、党建育人。临沂市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调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要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政治统领上切实把好育人方向关。持续健全市、县、校、院系(级部)四级领导机制,搭建平台、凝聚力量、多方联动、整合资源,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构建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三是统筹推进、多级联动。聚焦思想政治课创优工程,创建党建统领思政铸魂育人品牌,积极推进以沂蒙精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建设,开展以红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学校思政课开齐开足,各级教研部门积极指导学校加强集体备课,在优化思政课程、创新课程思政、构筑“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一体化”等领域深研细究、突破障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

  聚力深度融合,推进思政教育“协同一体化”

  一是探索教学与教研一体化。临沂市建立纵向跨学段的交流研修机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临沂市教科院多次深入学校开展思政课教学视导,针对教学实际,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巡课等,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赴临沂第三十九中学观摩高中思政课堂,就大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与高中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入研讨,推进跨学段思政课互听互看、互学互鉴。与此同时,临沂第三十九中学也组织本校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开展跨学段教研活动,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理念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实现各学段思政育人融通融合、学科教师联合培养。

  二是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化。临沂市坚持“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出台《关于沂蒙精神教育融入小学、初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意见》,按照“小学讲故事、初中讲历史、高中讲精神”的思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开发市域内地方课程,免费发放《沂蒙精神教育读本》70余万册,配套开发红色教育校本课程200余个,增加资源供给。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统筹推进学科德育建设,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拓宽教学场域,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多元化”

  一是打破德育资源壁垒。临沂市教育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各县区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整体性。例如,蒙阴县教体局探索建立了各年级阶梯性、差异化研学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我的家乡”主题、“乡土乡情”课程为主,初中阶段以“行走沂蒙”主题、“县情市情”课程为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临沂第六中学邀请银雀山法庭的法律专家走进课堂,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法、守法、用法,以家长进课堂、名家来开讲等形式创新开设大思政课堂。临沂第八中学拓展思政链条,开展写红色记忆、育沂蒙红星系列活动,推动项目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育人链条由校内延伸到校外。

  二是打通“行走”思政路线。临沂市教育系统探索实施“讲课+讲座”“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思政铸魂育人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莒南县教体局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优势资源进行现场教学,开展“进基地、育红心”等研学活动。临沂杏园小学博物馆研学团队将家乡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到课程中,让文物“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并联合临沂市博物馆开展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和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畅通校馆合作、人文交流的双向机制,拉近学生与思政的距离。蒙阴县富民小学开设特色劳动课程,野店中心学校开展“走访老党员”“寻访老红军”活动,让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三是打造思政红色谱系。临沂市各级各类学校立足自身实际,依托沂蒙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打通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最后一公里”,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思政课落到实处。兰山区教体局开展“兰山区中小学‘红色沂蒙思政课’一体化推进”教育特色创建活动,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品牌学校。莒南县教体局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教学资源,先后组织开发了《红土地》《渊子崖》《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等60多种具有莒南特色的校本教材,开设沂蒙精神课,为思政课堂打上红色烙印。蒙阴县教体局注重红色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形成“沂蒙精神谱系”系列校本课程。罗荣桓红军小学以“红色”思政课教育为学校课堂主阵地,2022年被山东省拟认定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先进单位”。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