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阳市:责任清晰、职能融合,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发布时间:2023-04-14 09:25 来源:烟台市教育局作者:卢鹏 A+A-
-分享-

  近年来,烟台莱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育人为本、政府统筹、协同共育、问题导向四项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家校社合力育人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构建起责任清晰、职能融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位一体协同育人,强化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莱阳市充分明确学校在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构建起五位一体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组织管理机制。莱阳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家庭教育宣讲团工作章程》等,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同步建立工作机制,市、校两级家庭教育工作体系逐步健全。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课题引领机制。设立县级家校协同育人专项课题,引领各学校开展相关研究50余项,承担省、市家校协同育人课题20余项。

  三是精准指导引领,建立点校培育机制。通过观摩学习、专家指导等方式先后培育了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盛隆小学、古柳中心初级中学、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沐浴店中心初级中学、莱阳一中、莱阳九中等示范点校,全市各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逐步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其中,盛隆小学邀请家长入校指导传承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莱阳豆面灯碗,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莱阳一中创新家庭教育方法,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3137”模式。

  四是注重队伍建设,建立名师领航机制。莱阳市遴选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家庭教育培训,培育家庭教育名师团队。组建家庭教育宣讲团,开展讲座、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家校共育活动70余次。

  五是坚持合力育人,建立协同共育机制。莱阳市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与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队团活动等相结合,探寻协同育人融合点,实施合力育人,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开发课程实施培训,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通过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系统培训,强化家长“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营造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家庭环境,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一是开展“菜单式”课程资源开发推广活动。莱阳市发放家庭教育调研问卷,摸清家长对家庭教育培训需求,遴选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进行“菜单式”课程开发,通过莱阳教育公众号向家长推送,得到广大家长普遍好评。

  二是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莱阳市以提前谋划、精准设计、科学实施、广泛发动为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会同市妇联,聘请有关专家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典型做法在中国教育网、烟台教育发布等各级媒体报道。

  三是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宣讲活动。莱阳市聚焦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名师宣讲团。放假前开展《假期的合理打开方式》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帮助中小学生合理规划假期生活。开学前开展《由“心”出发,真诚沟通》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和孩子做好开学前的心理调适。2022年,围绕亲子关系、心理健康、亲子阅读等方面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20余场,开发微课程资源12期,惠及6万余名家长。

  整合资源联动协作,发挥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莱阳市秉承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的发展理念,调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先后聘请16位全国知名专家开展讲座30余场,数万个家庭受益。指导社区成立“学习爱守护家”家庭教育学习团队,一年多来,先后开展活动47期,累计976人次参加。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代表入校交流,在家长群体中发挥榜样的力量。盛隆小学家委会成员主动将百亩家庭农场免费提供给学校,作为孩子们的劳动基地;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家长“红马甲”护航学生安全已成为校门口靓丽的风景。

作者:卢鹏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