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筑牢安全防线,创建平安校园
发布时间:2023-06-08 09:48 来源:烟台市教育局作者:周全超 A+A-
-分享-

近年来,烟台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深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体系,确保牢牢守住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底线。

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一是健全学校安全制度体系。研究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大纲》,汇编《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学校安全应急预案汇编》,建立起涵盖学校安全工作16个方面的230个安全管理制度、50个安全预案,让学校负责人做“明白人”、干“明白事”,让安全工作“有据可依,有迹可循”,不断完善“制度管、管长远”的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安全制度化管理水平。

二是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体系。自2015年以来,烟台市教育局在教育系统全面推行“风险管控—责任落实—隐患整改”为一体的三项清单制度。2021年,组织专家编制中小学安全风险隐患清单(372个风险点、798项措施)和幼儿园安全风险隐患清单(351个风险点、703项措施),把监管责任和整改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名人员,牢固扣紧责任链条,切实做到了风险不漏、责任不空,使各类风险隐患均处于可防、可控状态。

三是健全学校安全考核体系。烟台不断完善细化全链条、全闭环的学校安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了学校安全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年度考核制度,真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区市教育部门、落实到学校(幼儿园)、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员。通过季度述职、年度考核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工作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夯实安全基础,全面提升学校本质安全

一是持续提升学校“三防”建设水平。烟台市不断规范学校保安员队伍建设,通过强化招标采购、背景审查、业务培训、应急演练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保安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共配保安员4909人,配备各类安全防护器械36428件,安装监控摄像头121180个,“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全面上档升级。

二是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依托山东省学校安全管理系统和烟台市安全智慧管理平台,强化对全市学校安保、校车、校舍、消防、食堂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管理,实现管理的实时化、智能化、精细化、闭环式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学校日常管理。督促指导学校严格执行学生考勤和请销假管理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危险物品排查管控制度和特异体质、特定疾病和心理异常学生摸排管理制度等,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摸清隐患底数,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

一是保持隐患排查整治的高压态势。近年来,烟台市教育局联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通过全面自查、“四不两直”抽查、区市交叉检查等方式,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起底式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实现学校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消防方面,在全市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又持续开展易燃可燃彩钢板建筑专项整治、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切实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校车方面,每年与市公安局、交通局开展校车安全专项行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督导检查,确保校车安全运行。防溺水方面,联合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多次开展防溺水督查,督促各水域管理责任主体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方面,结合创城工作,联合11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开展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切实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三是创新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评估。2021年以来,烟台市教育局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103所学校开展学校安全实地检查评估,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和安全管理薄弱环节。依据评估报告,指导相关区市、学校逐项整改,以点促面全面提升全市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坚持教育为先,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一是注重安全教育和演练。严格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做到“专课专设、专课专用”;督促指导中小学每月一次、幼儿园每季度一次开展应急演练;坚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充分引用典型案例警示。

二是重视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定期对学生的家庭、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排查,建立相应档案,针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调,与家庭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问题;强化生命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宝贵生命。

三是创新安全教育教研模式。从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管理人员中,选拔具有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安全教研员,承担安全教育教学研究任务,开展安全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市级学校安全教育优质课,不断规范安全课程实施、教研队伍建设、考评机制建设、学科渗透以及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

作者:周全超

编辑:王骄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