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懂事,不惹事,不违纪,更不逃课,甚至也不用家长费力去督促,而考试成绩,却总是让人羡慕!
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的?
其实,真相很简单,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只不过比一般的家长多做了一件事:对孩子及时回应!
在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世界里,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好吃的,不是营养品,甚至也不是赞美,而是对他们所发出信号的及时回应。自律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莫不如是!
回应,对孩子重要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或酒桌聚会,或几个人闲坐聊天,如果你的发言没有人接茬,会是什么感觉?或羞愧,或落寞,或愤怒......总之是很难受的!成年人的我们,对回应尚且如此重视,何况情感完全依赖于父母的孩子?
无论你叱咤风云还是运筹帷幄,无论你光芒万丈还是富可敌国,只要没做好这一件事,足可以让一切黯然失色。作为一名心理师,接触到太多这样无奈的家长。
Q总如约来到我的工作室,西装革履,一身名牌,看起来收拾得干净利落,却面带焦虑。
这是一位功成名就的男人,手下有11家公司,其中一个是知名的上市公司。公司员工成百上千,出入前呼后拥,是万人艳羡的社会名流。
不仅如此,Q总还有一个非常富有的原生家庭。父亲是小有名气的商人,为家族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三个姐姐都在公司担任要职。Q总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备受姐姐们的疼爱,也让父母引以为傲,真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
按说,不论从哪个角度看,Q总都是人生赢家。
然而这个呼风唤雨的男人,今天却像被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
“活到现在,没有被任何事情难住过,今天,我是被他彻底降服了。”
他边说边叹气,一脸的茫然与无奈。
“降服”他的,不是别人,是他正上初中的儿子。
儿子上初三,还有两个月就中考,一家人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身上。但是,这个儿子不但不学习,还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撒谎早恋。最近因为多次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Q总好不容易处理完这件事,求得学校暂不劝退,留校察看。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又犯了另一个错——逃课,与跟他热恋的小女孩约会去了。女孩比他大三岁,在职业学校就读,时间相对自由,两个人经常偷偷约会,但是以前还没逃过课。这次却逃课了,结果被老师查住后,他却死活不承认,撒谎说自己肚子疼去医院检查了。
Q总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顿暴揍之后把儿子关在家里反省。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Q总是又气又心疼儿子,心想这样下去也不行啊,总得想个办法吧,于是打听着就来到我这里。
看他被折磨的憔悴的样子,哪里像领导千军万马、在聚光灯下铿锵有力体面风光地讲话的董事长,俨然是一个被蹂躏得直不起腰来的龟孙子。世人说:有了儿子就当了儿子,有了孙子就成了孙子。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旦对手是孩子,也会被降服。
我帮他把儿子的情况理顺了一遍,Q总终于明白了,其实,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是孩子小的时候,自己欠下了教育的债。
孩子出生后,Q总一直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觉得孩子小不用管,于是一切交给了孩子妈妈。因为物质条件优越,孩子妈妈自然非常溺爱孩子。就这样,孩子从小不但规则意识没建立起来,一些坏习惯也慢慢养成了。等孩子长大到青春期,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一家人这才急了。
此时,Q总也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亲自出马好好管教孩子,但是,已经晚了。
孩子的成长不会等待,错过6岁前这个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基本上就错过了一生,这个生命不仅开不出美丽的花,结不出美好的果,还会滋生细菌和病毒,毒害的不只是他自己。同时,家长也终将被“降服”,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很多事,没有补救的机会。这样的例证我们并不陌生。
一个高一女孩,疯狂谈恋爱并不时换男友,经常惹得追求她的好几名男生打架。身居要职的爸爸觉得丢人了,这才想要认真管教,女孩不服,离家出走,一家人找到我,女孩哭着说:“他从小就没管过我,现在突然知道是我爸爸了,我没有这样的爸爸。”
一个高二的男孩在我工作室哭诉:“从小,爸爸妈妈都忙,我天天一个人关在家里,没有玩伴,没有任何爱好。我那么小一个人在家,好害怕,只有电视电脑陪着我。现在,他们嫌弃我没有朋友,嫌弃我看电视玩电脑,可是除了这,我还能干什么?他们经常带我去他们圈子里的那些体面的场合,却又嫌弃我不会说话,嫌这嫌那,我就是啥也不会,我就是个废物。”
孩子们的话里满含怨恨,他们也希望自己好啊。
再看看那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少年犯,他们哪一个愿意活成自己现在的样子?但是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他们无法选择。深入了解,几乎每一个少年犯的背后都有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在孩子该得到教育的时候,没有人管他们,他们只好带着各种问题的病毒苟活于世,最后腐烂掉自己,毒害着社会。
人类的贪婪表现在父母身上,就是自己活得光芒万丈,为人父母却不及格。他们从来不管自己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就是说,从来没有在“父母”这个角色上下过功夫,却疯狂希望自己的孩子风光体面有出息,为自己长脸。而当这种希望被现实啪啪打脸的时候,这才想要放下一切,拯救孩子,才知道有个像样的孩子,比万贯家财更重要。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了,他们又只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丝毫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突然需要进入角色,他们通常犯的错误一方面是急躁,另一方面是力量用错了方向。面对孩子满身的问题,恨不得一把扭过来,但是,所能利用的武器除了摆出老子的资格,什么方式方法全是空白。可孩子已经长大,哪里会吃你这一套!碰了钉子之后,便抱怨自己命不好,没摊上一个好孩子,最终无能为力,只有放弃,结果倒霉的自然是孩子。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其实,最需要改变的首先是他自己。你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教育不是一天的事,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就像空气,孩子要呼吸,父母给不到新鲜的空气,孩子就会吸着毒气慢慢长大,等长大了,父母看到孩子长成歪曲的样子,就心急如焚地想要纠正,可这哪里是一日之功啊。从小教育,父母只需要顺着生命的纹理,遵循成长的规律,就可以了,而对于因错过了教育时节,半路上看到问题想好好教育,需要的就不再是常识,而是智慧。因为这时,除了正常引导,更多的是修正。引导是无痛的,孩子愿意接受,但是修正就像园艺师给大树砍枝修叶,是伴随着疼痛的,怎么能让孩子接受,是一门学问。
这就需要作为当事人的父母亲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反思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方向很重要,如果方向弄错了,一味只想改变孩子,不但于事无补,相反经常越来越糟,就像你要看日出却拼命地往西跑一样。
第二,和学校做好配合。学校是孩子的舞台,家庭教育的成果最先要在这个舞台上呈现。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第三,找心理专业人士和家庭教育专家帮助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方法。孩子一旦出现问题,意味着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失败的,但是家长自身很难意识到,所以闭门思过不好使,要请专业的人帮忙做出诊断,然后有的放矢。
根据经验,家庭教育失败首先表现出亲子关系糟糕,孩子往往和父母对着干,这时候父母要想让孩子改变是非常难的,所以,父母要先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最好先从改变说话的语气开始,“有话好好说”,以此一点点改变家庭氛围,改写孩子成长模式,只有教育模式改变了,教育的对象才会发生改变。所以,关系是教育的基础,要想有好的教育效果,就先要有好的亲子关系。
这就要求父母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有耐心,不抱怨,用真情春风化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对孩子的教育,只要开始,永远不晚,要相信真情真心创造奇迹,浪子回头金不换。
世间悲哀无处不在,同情根本不够用,人类的渺小无法挑战大自然平衡的规则,也许这些悲哀是人世间的必然存在,它的价值就是要警示更多的人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然而,救赎只留给能自己觉醒的人,如果看到身边如此悲剧的发生仍然不觉醒,生而不养,或者用不适合的方式方法去养育,那等待的就只有乖乖降服。不论你的人生多么辉煌,只要错过对孩子的教育,一个不肖之子,足以让你的一切都黯淡无光!
往者并非不可谏,来者一定犹可追。原初为父母的朋友们,不管你事业多忙,也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喜怒哀乐,并体察入微,对他们发出的各种信号,给予及时、正确的回应。这样,他们的心理才会得到足够的营养,不会扭曲,良好的习惯才会养成,上学后,家长反而就省心了。
(作者:李百芹,山东寿光现代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山东教育》“心理奇点探索”专栏作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著作有《走出心灵的黑洞》《牵手,陪你去高考》。)
作者:李百芹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