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在鲁西大地的率先崛起,聊城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坚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在改革创新中开辟水城发展新局面,又应召唤怎样的人才?身处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聊城市教育事业又该如何应对挑战?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条条举措的落实落地不断激扬青春梦想,一次次创新改革助推教育事业提档升级,催生完美蝶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聊城市始终坚持“三个一”教育工作理念,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强教育之基,固育人之本,以强有力的举措托托举未来的希望,用水城之力让青春的光彩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竞相绽放。
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良育”
幼儿园多了、收费低了、管理规范了,这是市民陈海明在为儿子择园之际的三点突出感受,“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城区多了好几所公办园,不少私立幼儿园也转普惠园了。”经再三考察,陈海明最终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唐庄实验幼儿园:“保教费低、办园也规范,孩子出家门就能进园门,真是让我们家长既省钱,又省心。”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从2018年5月起,市教体局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回应群众‘幼有所育’‘幼有良育’的幼儿入园需求。”市教体局学前教育教研室主任王威说。按照《聊城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要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教体局持续加快幼儿园建设,对规划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的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开展集中整治,同时投资近6亿元,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力减轻群众负担。“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限制为同级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2倍以内。”聊城新未来幼儿园投资人王蕾介绍,在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的持续推进下,该园已于今年转为普惠性幼儿园,“在转为普惠园后,我们保教费收费比原来降低了近一半。” “截至 7 月底,聊城市已增加各类幼儿园 1265所,共计 5654 个班,新增学位 14.46 万个;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242 所、1336 个班,新增学位 36095 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 96.08%,提前、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到 2020 年底入园率达到90%的要求。”王威说,“推动学前教育改革,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抓实工作,才能让家长们更安心更放心,让孩子们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让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高新区许营镇的小谦(化名)还记得送教上门的老师第一次来时的场景:“四五个老师围在我身边,教我算术、写字。”因出生时患脑瘫,行走不便,小谦的生活不能自理。几次送教上门后,他慢慢可以做简单的口算试题,老师们也为他编排了一套简单的上肢运动操,帮助他锻炼身体。爱心在传递中迸发无穷的力量,更托举起无数孩子的未来。“万名教师送温暖,教育扶贫进万家”活动里,聊城市无数同小谦一样的孩子得到了老师们的“上门服务”,超万名教师深入村镇,踏入乡野,为贫困儿童传播知识,传递向上的希望。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任务与第二期特教提升计划的有序推进下,更多困难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 2017 年以来,聊城市各级财政共投入 6260万元用于特殊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持续推进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政策。目前,聊城市残疾儿童学前三年入园率和接受康复教育训练率已达81%,5月31日,聊城市建档立卡贫困儿童少年失学辍学任务也已全面清零。”市教体局副县级干部夏广立介绍。教育是基础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从教育扶贫走进千家万户,到全方位扶持特殊教育,多举措守护“折翼天使”;从向乡村学校学校“输血”,通过全面改簿等项目帮助薄弱学校“造血”,到让全市孩子“应入尽入”的“一城四区”义务教育阶段统一招生。今日的聊城,正努力让孩子们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从学习中获取最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向梦想前行的大道上,我们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夏广立说。
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让职业教育成为水城发展的“加速器”
“目前,聊城市已创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3 所,省示范性和优质特色校立项建设学校5所,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5所,双师型教师平均占比达65.55%……”在8月12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市教体局局长王福祥就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作了专门回答。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关键期,既需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韧劲,也需要内涵前行、可持续化发展的动力。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坚持以质量强市,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如何锻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亟须破解的时代命题。今年1月份,教育部和山东省联合发布《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在山东省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聊城市也出台了《聊城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打造冀鲁豫地区职业教育先行区的实施方案》,提出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助力培养“百万工匠”后备人才、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等发展目标,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的能力,打造冀鲁豫地区职业教育先行区。放眼当下,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建设的聊城市大型智能(仿真)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其项目用地预审、选址、环评、能评、立项等工作已逐步完成;聊城幼儿师范学院已拟定完成《聊城幼儿师范学校与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支援框架协议》和《聊城幼儿师范学校与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支援 2020 年工作计划》,并由学校选派一名干部到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任职一年;在原有“1+X”证书试点的基础上,上半年,全市新增试点学校中职7所、专业22个、证书32种、学生4000余 人,有11所学校、26个专业的36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78个布点获批,参与试点学生达5526人。“随着职教高考制度改革,以及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计划的进行,省、市各级文件都释放了对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也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龙海说。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争做“四有”好教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7月21日,2020年度“水城最美教师”和聊城市教书育人楷模评审结果公布,59名优秀教师登榜,生动展现了聊城市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的精神风貌,助力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中华文化的价值排序中,教师素来处于重要位置。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以苦为乐、乐于奉献的好老师:冠县北馆陶镇联合校校长张建国,自 1998 年参加工作以来,将青春挥洒在农村教育事业上,用恒心与毅力做基层教育的“点灯人”;阳谷县西街小学教师董玉莲,在病床之上仍情系学生,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开展线上教学;莘县实验初中教师孙文红已年近60,疫情期间,他借助一副老花镜,一台笔记本电脑,圆满完成“停课不停学”的任务;此外,还有封闭教学之际,毅然离开父母、子女,以校为家、默默耕耘的无数高三教师们……千千万万俯首耕耘于三尺讲台的老师,普通而平凡,却能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县管校聘”改革的持续推进,进一步理顺了教师在编制、调配、考核、评聘等方面的关系,推动教师待遇落实落地,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市教体局联合市人社局出台的《关于转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通知>的函》,进一步落实完善教职工岗位设置,加强教师编制核定和岗位设置管理;3月份以来,聊城市加强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学校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截至7月,共接到教师有偿补课0起,查处案例0起;2020年上半年,16名支教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课堂,对重庆市彭水县进行教育帮扶,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9—2020学年,聊城市共有138名教师参加“三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全社会共同守护教育工作者的信仰和从教情怀,让‘尊 师’氛围成为常态,让‘重教’主张惠及每一位老师,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未来。”王福祥如是说。
构建教育管理新格局——推动水城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也带来了无穷的挑战可就在一夜之间,聊城市的教育教学工作仿佛被按下了“重启键”:万名教师线上复课,远程坚守在教学前线;水城学子齐聚“云端”,于线上迎接新学期的到来;百余位教师奋勇争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熬夜赶制 4124 节“空中课堂”,力保学习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非常时期,全市教育工作者无一人“掉线”,从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到以超严标准进行开学核验,从统筹购储防控物资,到全面派驻工作专班,无数教育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助力聊城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培养更多人才,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近年来,聊城市结合本地实际,于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专项督导,到对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全面自查自纠;从开展“全面改薄”集中整治自查工作,到努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再到规范全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及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制度安排不仅有针对性,更有前瞻性,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满意指数。抚今追昔,方知来路之多艰。今日聊城,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看,城乡与校际间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往日教育“鸿沟”正逐步填平;看,困难学生平等教育的权利慢慢得到保障, “一人一案”持续推进,确保控辍保学不留白、不反弹;看,教师队伍素质正逐步提升,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以自身为烛、师德为光,努力照亮一代又一代学子通向未来、实现梦想的希望之路……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锐意进取,续写水城教育华章。”王福祥如是说。
编辑:冀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