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临沂 > 正文
临沂:探索职业教育突破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2-13 13:4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朱玉妹 A+A-
-分享-

  临沂是人口大市,但经济量大质弱,部分指标仍处于全省下游。在这个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市的突破点,强化改革创新思维,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落实经济发展与职教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共建、双向赋能的目标,走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临沂路径。

  改革推进主体,高位统筹谋发展。紧跟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步伐,实行职教发展“一把手”工程,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职教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市、县、校三级推进体系,整合发改局、教育局、人社局、工信局等单位资源,高位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规格召开全市职业教育现场推进会,各县区党委、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市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全面谋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市、县两级形成了“抓发展就要抓职教”“职业教育是营商环境,也是招商名片”的共识。2022年,全市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围绕职业教育发展呈报调研报告13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职业教育作出批示21次,到职业院校实地调研10余次,主持召开座谈会5次,提出“将职业教育作为临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发展定位,设立职业教育发展奖补资金1000万元并逐年提高,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改革政策供给,强势赋能激活力。探索政府主导、部门搭台、校企多方作为的“1+1+N”发展模式,为职业教育提质赋能。政府层面,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人才强市的十条措施》,推动各级政府真金白银投入职教发展。学校层面,全面为职业院校松绑赋能,纪委、组织部、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专班,重新梳理涉及职业院校教师引进、培养、兼职、晋升、待遇等政策,并督促落实,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企业层面,积极构建职业教育市场化发展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土地、税收、编制等组合激励的基础上,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提供启动经费。2022年,临沂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展现了全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创新发展的良好风貌;改革市级技能大赛,赛项增至36个,大赛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在省赛中,获奖牌58枚,其中一等奖13个,位居全省第一;在国赛中,获金牌3枚、银牌6枚,创历史最好成绩,首次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开发立体化教材,开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先河;职业院校合作企业数累计达1200家,合作共建专业点达180个,共建实习实训基地500个,省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5家,134家规模以上企业设立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机构,订单培养学生数1.5万人,临沂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改革导向机制,督导问效抓落实。以督导考核促进政策、项目落地生根,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奖惩化”的思路严格推进。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定期督查临沂“职教十条”落实情况,对已列入文件的政策项目说了算、定了办,限时兑现。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县区进行表彰,并列支专项奖补资金予以激励,优先保障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和储备项目库,通过信赏必罚,压实了县区主体责任,全市职业院校向新、向实、向上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53.3亿元,异地新建职业院校校区11处,扩建校舍4处,新增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学位4.2万个,公办中职学校全部达到省规范化以上建设要求,9所学校被评为高水平中职立项建设学校,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建立职业教育资源预警与供给保障机制,建立“十四五”职业院校建设任务台账,总规划投资153亿元,新建、改扩建18所职业院校。

  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明确2023年是“临沂职业教育突破年”,市教育局将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部署安排,立足临沂实际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力争在政策体系、产教融合、供给体系、专业发展、队伍建设、组织架构、宣传氛围7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打造职教大市、职教强市。(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朱玉妹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临沂市: 让学前融合教育助力每个孩子成长

“孩子现在能主动参与同伴游戏,还能完成简单的手工作品,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近日,在沂南县特殊教育实验幼儿园的家园交流会 ...

07-07 09:0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