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山东 > 正文
未来3年山东全省将建设不少于10000个“希望小屋”
发布时间:2020-08-21 09:22 来源:大众日报 A+A-
-分享-

一张平坦的书桌,一张舒适的小床……快开学了,12岁的泗水县女孩静茹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8月16日,她抱起床头的毛绒玩具,展开羞赧的笑容:“再也不用和大人挤在一起睡觉了,也能够专心学习了。”

这是由团省委、省青联、省青基会今年6月启动的“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胎于“希望工程”的“希望小屋”项目,将扶贫的触角伸向农村贫困儿童,让我省脱贫攻坚的成色更足。

据统计,在山东,像静茹这样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还有10万多名。针对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岁至14岁贫困儿童,“希望小屋”通过对原有住房隔断打造等形式,重新规划、设计、装修,并配备必要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以此改善孩子生活与学习环境。小屋建成后,还配套提供爱心志愿者结对跟踪服务,开展亲情陪伴、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心愿达成等志愿服务,为促进贫困家庭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

济南市章丘区的鑫泽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优异,10年前发生的一场车祸,让他失去了母亲,父亲也落下残疾,在“希望小屋”和志愿者的帮助下,现在的小鑫泽渐渐乐观起来,未来的学业目标也更明确;寿光市的璐洁,父亲残疾、母亲离家,因从小缺乏母爱,性格敏感内向,小屋项目启动后,团市委邀请她参加“足球种子计划”公益项目,璐洁慢慢敞开了心扉,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希望小屋’不仅是一方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者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重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点燃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团省委书记刘天东说。

一间“希望小屋”蕴藏着社会各界对孩子的爱。记者了解到,“希望小屋”项目的稳步推进,得益于多渠道融资、社会化募集。项目启动以来,已累计募集资金折合约5900万元,建成“希望小屋”975个,在建1153个,惠及2128个建档立卡贫困儿童。

山东建筑大学面向校友会广泛宣传,发动爱心企业、优秀校友献爱心,认捐小屋56个,已建成小屋24个;聊城大学整合校友会资源,认捐小屋28个。山东麦德森集团党支部书记王勇认捐了老家菏泽的“希望小屋”,他告诉记者:“我上学的时候,就趴在家门口的石磙上写作业。我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希望有更多人帮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

山东港口集团开展“山港关爱·伴成长”志愿服务行动,同时配套启动“10元关爱行动”:动员团员青年、青年工作者、团干部、爱心职工每人捐赠10元钱,用于小屋建设,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建设约300个“希望小屋”,目前已有111个小屋被认领。

“互联网+公益”,让参与公益变得更便捷。省青基会联动16市136个区县的170多家青年社会组织进驻腾讯公益等社会化公益平台,开通“希望小屋”公益项目,充分调动青年社会组织积极性“抱团募集”。济宁通过“益起捐”筹集各类资金120余万元,烟台率先带动喜旺集团、振华量贩等商家加入“消费捐”,每月可捐赠2间小屋……

建成“希望小屋”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做好后续服务,让孩子们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成长转变,是更为重大的课题。

今年4月初,团省委、省青联已组建团队着手项目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泗水县微公益协会试点建设各项小屋指标数据为基础,制定了《“希望小屋”儿童关爱行动项目执行手册》,对服务对象、内容,工作目标、运转、项目执行、筹款、建设、志愿者跟进等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标准,为“希望小屋”硬环境标准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济宁泗水微公益协会探索了如何搭建“软环境”,延伸启动了“微爱妈妈”陪伴成长活动。“微爱妈妈”每月2次登门陪伴孩子,帮助孩子们化解生活和学习方面遇到的心理、生理、人际交往等成长问题,协会还组织志愿者不定期回访、暗访,从整体情况到个人卫生、家具维护、礼仪礼貌、学习成绩等方面,全方位关心孩子成长。

记者了解到,未来3年,全省将建设不少于10000个“希望小屋”。


编辑:迟佳

相关阅读

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举办

8月25日-29日,全省高校大学生党员示范培训班在济南举办。培训班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 ...

09-01 14:38山东省教育厅

《人民日报》点赞山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8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从校园到职场 就业服务不断线——集中资源力量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点赞山东开展“微培训”护 ...

09-01 16:21人民日报

山东校园“秋点兵”,多彩开学礼启新程

 9月1日,山东大地校园焕彩,开学盛典如约而至。开学仪式从传统到科技赋能,从爱国教育到梦想启航,全省各地中小学、幼儿园以 ...

09-02 09:32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