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 > 泰安 > 正文
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泰安市岱岳区 “家校同盟”为“双减”寻找增效路
发布时间:2022-05-16 13:5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李云涛 A+A-
-分享-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泰安市岱岳区从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入手深化改革,聚力探索“双减”政策下如何聚焦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碰撞“双减+家校共育”教育思考,从家校共育中为“减负”寻找增效路,取得了良好成效。

  定位“家长空间”,用活一个平台

  “家长空间”APP公益平台是以学校、教师、家长为用户群体,以班级家长群、课程学习中心、分享中心、问答系统等为主要应用模块的一体化家校共育公益平台。岱岳区作为这一项目的试点区,确立了“孩子入校、家长入学,孩子升级、家长晋级,孩子毕业、家长结业”的家长线上学习方式,推出了家长结业评估办法,实现了家长持续性学习、互助式成长。“双减”背景下,平台推出“‘双减’之后如何安排好孩子的家庭生活”等专家课程,及时引导家长正确解读政策,发挥了较好的课程引领作用。

  据岱岳区教体局二级主任科员李照阳介绍,“依托“家长空间”APP ,搭建覆盖85所学校、4553名教师和5.97万个家庭的公益性沟通交流平台,推进“双减”政策平稳落地,打造区、校两级网上家长学校品牌,实现课程学习1089.8万人次,转发700.2万人次。

  “学校和家长空间可以开展多种形

  式的亲子阅读,非常实用。最重要的是,这个平台让我明白了只有家长成长,孩子才能成长。”开元中学学生乔子龙的家长说。

  坚持“五育并举”,建好家长学校

  岱岳区积极推进以“家长空间”APP为平台的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坚持把“双减”工作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及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从国家课程、课后服务、课堂学习和课下作业、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宏观建构,调整教育供给的结构和方式。

  岳峰小学通过提升家校共育层次,构建更加有效的互联协作机制,旨在为学生提供适切性更高的课后服务。4月14日,学校10名家委会代表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同体验了热闹非凡的“快乐星期四”,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区层面,岱岳区通过健全“五面共导”全员育人导师制,由全体任课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担任导师,将学生划分为10—15人的小组,落实“1+N”导师负责制,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每名学生都不掉队。自2021年9月以来,育人导师先后组织“‘减’出一双轻盈的翅膀”“晒晒我的‘双减’书包”等主题的“五面共导”活动8次,服务学生30余万人次。

  组建讲师团队,开展“三进”活动

  3月9日,“和美家庭,幸福岱岳”家庭教育讲师团公益巡讲活动走进山口镇中心小学。岳峰小学副校长、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尹延红以“榜样、坚持、陪伴、鼓励”4个关键词,以“会说话、会鼓励、会辅导、会配合”4种陪伴的方法为主线,给家长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家庭教育课。

  “双减”之下的家校沟通,一定要给家长传递家校共同努力提高育人质量的信号,而传递这一信号的信使就要组建一支懂家长、懂孩子、懂教育、懂网络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美家庭,幸福岱岳”岱岳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团成员按照年度计划安排,志愿参加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宣讲活动,借助学校家长会、社区培训会、家庭入户走访等途径,争做“双减”政策优秀宣传员。

  据统计,全区通过培育选拔,有30名教师入选岱岳区课程研发名师工作室,19名教师进入岱岳区家庭教育讲师团队。14人考取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2人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9人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者。岱岳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共组织公益宣讲62场,其中“双减”政策宣讲18场,较好地解决了“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李云涛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泰安:非遗传承点亮“红石榴学堂”

风吹麦浪,蝉鸣声声,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白马石村的“红石榴学堂”里清凉宜人。10岁的小浩(化名)正捏着剪刀,在红纸 ...

08-06 10:14中国教育报

泰安市泰山区:以系统思维破解校外培训监管难题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在抓好校内教育提质增效的同时,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校外培训常态长效治理,通过完善机 ...

08-12 15:35中国教师报、泰安教育

泰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5年8月13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泰安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泰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义务教育招生 ...

08-13 11:07泰安教育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