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潍坊昌邑市、寒亭区、滨海区在首批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评估验收中,顺利通过,使得潍坊市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的数量居全省前列。
成绩如此“亮眼”的这背后是潍坊市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出真招,出实招”。
潍坊市积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作为提升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通过落实政府保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社会认可度,统筹推进“四个着力”,构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样态。
以政府保障为着力点,在“统筹”上下功夫
潍坊市坚持党政主导,在全国率先制定县级党委政府教育履职清单,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市县两级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全市教育综合督导和市对县高质量发展考核。构建“带电长牙”的督政模式,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每年联合开展综合督导,推进落实新改扩建中小学校、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等重点事项。
同时,实施督教帮扶视导提优“雁阵”工程,助力乡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发展。潍坊市建立了“市包镇、县包校、校自查”的督学体系,1063名责任督学每月下沉一线促创建。此外,潍坊市还实施3年一周期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工程,开展全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引导学校聚精会神抓教学。
以优化资源为着力点,在“深化”上见实效
潍坊市全面推进学校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新建成学校135所、投用135所,累计提升325所乡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近三年全市交流教师13000余人,其中2023年跨校交流4841人,城乡交流1231人,城乡间、校际间教师资源进一步实现优质均衡。
通过实施强镇筑基、强校扩优行动,潍坊市深化“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办学,高质量辐射带动全市441所乡村学校,在理念共融、师资共享、教研共促等方面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潍坊市还着力实施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持续增强教师育人动力。
与此同时,加大教师队伍引育力度,全市“十三五”期间和2021、2022、2023年共计新进教师33061人,173人先后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组建8个齐鲁名校长领航工作室。
以教育质量为着力点,在“提升”上谋发展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潍坊市印发《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及《重点项目清单》,建立乡村教育振兴高质量发展机制,获评全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2个,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18个。
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潍坊市统筹抓好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课程方案落地转化,让先进教育理念、鲜活教学方法从学校土壤中不断生长出来。“基于管理体制改革的乡镇中心校创新发展路径探索”获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立项。
潍坊市还大力实施教育数智化战略行动,出台《潍坊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推进智慧校园普及应用工程,让全市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努力下,潍坊教育云平台作为全国唯一地市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典型案例,2个案例入选全国“教育新基建”典型案例(全省仅入选3个)。
以人民满意为着力点,在“精准”上做文章
潍坊市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构建“精准、适量”的作业管理机制和“作业辅导+素质拓展”的免费课后服务机制,实现有需求学生100%全覆盖,2022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全省最优,17项指标位居第一(全部24项指标)。
实施“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五项全覆盖工程,深化多孩同校就读、寒暑期免费托管等一揽子惠民事项,典型经验获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专题推介,还作为唯一地市在全国党建德育工作会议上作校家社共育典型发言。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潍坊市持续发力,2023年共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补助资金3238.87万元,资助贫困学生79541人次。未来,潍坊市将锚定“争一等、争第一”的目标定位,全力“拼改革、拼创新、拼服务、拼速度”“争试点、争荣誉、争典型、争牌子”,力争再有3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验收。
编辑:王骄
审核:白天
高密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