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北京路中学:“差异化”教学解决“老大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0-08-24 14: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何乃华 刘树军 A+A-
-分享-

上午第一节下课铃声响起后,学生们相继从二楼的4间教室里走出来。他们每人抱着一摞书本,面带微笑,沿楼梯拾级而上,分别走进三楼的4间教室里。这是五莲县北京路中学实行“差异化”教学的情景。

对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实行“差异化”教学,是该校自2019年秋季开始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而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实践。实施一年来,成效显著。在两个学期的质量检测中,两科的教学成绩均跃居全县同学段学校前列,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每学期对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学生进行一次调整,实现学生可上可下的合理流动。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校校长赵传业说。

赵传业对因材施教有深刻的认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主张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表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要让每名学生都在跳动,都在尝试成功、体验成功。因此,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速度、评价实施教育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知,作为2019年9月才招收首届学生的新建学校,该校很早就开始研究实施走班教学、因材施教的策略。学生入校后,又结合生源特点,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率先在数学和英语学科实行“差异化”教学。

该校的“差异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该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自己的学习成绩及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意见,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学班;同一学科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的班级上课。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师资情况,将数学学科分成了数学(1)班、(2)班、(3)班、(4)班,4个班级4个梯度;把英语学科共分成了英语(1)班、(2)班、(3)班,3个班级3个梯度,供学生自主选择。

初期,个别教师明确表示不赞成“差异化”教学。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听起来很好,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容易让学生的思想产生“散沙效应”,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的集体归属感也会日渐淡化,易产生自卑或自傲心理等。对此,很多家长惴惴不安。

针对不同的意见,该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思想碰撞会议”。首先,开展了教师座谈会。会上,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在激烈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合力。接着,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教师从班级学生最高成绩和最低成绩相差90多分的现象入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现象,让家长理解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难度的施教、不同梯度的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不断进步的信心。最后,教师认可了,家长想通了,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就水到渠成了。

实施过程中,学校根据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和每月的质量检测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征得教师的同意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难度进行学习。该校英语(2)班学生范子硕说:“这个学期,我选择了英语(2)班。老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讲授适合我们的学习知识,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合我们的作业。不是老师分班,是我们自己选班。我感觉学习轻松了,有了学习兴趣,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实行‘差异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一学科的教师要对老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架构进行适当调整,用心研究适合不同梯度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备课与施教,为不同梯度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让每名学生都受到关注。”该校课程管理中心主任苑广宝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永远在路上。”首战告捷的五莲县北京路中学将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沿着深化改革的光明大道勠力前行。

作者:何乃华 刘树军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