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菜芽节,一场乡村生活教育的大餐
发布时间:2020-09-01 10:25 来源:《中国教育报》 A+A-
-分享-

“满园青翠绿,欢歌在其间!”经过了不算太长的等待,日前,山东省郓城县侯咽集镇黄岗小学校园内的田园图形内已变得满目青翠,流光溢彩,那一片片水灵灵、肥嘟嘟的菜苗真的让人心生喜悦、百看不厌,师生们都知道,又到了举办菜芽节的时候了。

学校里举办菜芽节!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原来,这是位于黄河滩区的黄岗小学进行的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内容与活动。近几年,黄岗小学的全体老师在齐鲁名校长、侯咽集镇中心学校校长杨其山的带领下,坚持不懈进行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乡村田园课程建设就是以乡土资源和田园资源为载体,丰富课堂教学,拓宽育人渠道,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无缝衔接,让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无限贴近,让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真实发生。”杨其山介绍说。

田园课程建设之初,黄岗小学把校园内闲置的大片土地开辟成小学数学里面常见的各式图形,并让全体学生在这些田园图形内种植各种蔬菜,等到蔬菜丰收季节,来一次集中庆典,庆典当中有收菜、卖菜、送菜、分菜、种菜,还有绘制手抄报和艺术展演等各种活动,因此菜芽节就是集中开展劳动实践、艺术活动、生活教育的重要方式。

在黄岗小学,每个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这些责任田,平时的管理和种植权都在孩子,学校并不做过多的干预。各班的孩子们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规划种植项目。黄岗小学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成为了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这得益于他们近几年的劳动锻炼。

艺术展演是菜芽节整体活动的一个重头戏。为了庆祝菜芽节,学校的孩子们精心编排了各式各样的精彩节目。这些节目基本上是以劳动为素材,通过说、跳、唱来抒发孩子们对劳动的热爱,来赞美劳动最光荣。

因为疫情,今年的菜芽节的演出采用了网上直播的方式,以天地为舞台,以满园翠绿作背景,演出地点随着节目的需要随时更换。菜芽节以脚踏水车开园。学校田园图形正中间安放了一台黄河水车,两个孩子站在上面,脚踏水车,水通过两个龙头、两个葫芦慢慢地流进田园图形的菜地里。水车慢慢地转动,所有的演员手拿向日葵花,伴随着《森林水车》音乐,在整个田园图形菜地里尽情欢歌,以此表达他们对蔬菜丰收的喜悦之情。

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我和我的祖国》歌曲演唱,参加演出的百余名孩子站在田园学校的各个地方,在石碾边,在辘轳旁,在粮仓周围,在田园小舞台上,所有的演员手挥国旗,激情高歌,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中国的感恩之情全部融合在一起,整个校园成为了幸福的海洋。

杨其山介绍说,学校举办菜芽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融入生活,获得体验,得到成长。满园的蔬菜,不仅是劳动的成果,更是生活教育的资源。

一句“开园了”拉开了菜芽节开始收菜的序曲,全体同学蹦着跳着,手拿环保小布兜涌入田园。孩子们很认真地拔起一棵棵肥胖的菜苗,然后小心翼翼装进环保小布兜内。送菜芽是菜芽节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孩子们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去除老叶子和泥土,一把把捆好,然后把这些最好的蔬菜送给村子里的贫困户、退休老教师、退伍老军人。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因为每次送蔬菜,孩子们都会得到村民的表扬,贫困户和退休老教师、退伍老军人的赞美,而且,他们有时候还可以听到老军人给他们讲的战斗英雄故事。近两年,送蔬菜、献温暖已经成为黄岗每一个学生积极争做的事情。

“在许多人眼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远不如城市学校。”杨其山说,其实不然,城市有城市的长处,乡村有乡村的优势,用好乡村教育资源,就可以很好地促进乡村教育发展。黄岗小学充分利用了乡村资源,以田园课程建设为主抓手,紧扣乡村教育实际,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乡村教育发展的路子,菜芽节就是其中的一个很好的生活教育案例。(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