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推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普及开展,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一校一模型”,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和学校办学特色,围绕绕劳动课怎么上、劳动周怎么安排、校园轮流值日制度怎么建立、家校如何协同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怎么建怎么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创新。市教育局将从中推介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案例,供各学校相互交流学习。
多元开发课程资源,多维助力劳动教育
高密市井沟镇实验小学
针对当前学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小学生劳动意识淡漠、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学校通过开展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多元开发课程资源,多维助力劳动教育,积极探索自身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以劳促全”的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课程化
1.开设梯度劳动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差异,紧扣养成习惯不放松,开设梯度劳动课程。如低年级《如何整理书包、书桌》;中年级《挑战“第一次”家务劳动实践》;高年级《巧手打造美好生活》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注重体验有妙招,劳动与梦想密结合。
2.创建绿色劳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校园人文、地理和环境优势,开发了旨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绿色校本课程:如《创意剪纸,剪出身边的美》、《巧手小制作:叶贴画》、《认识校园植物》、《银杏茶炒制》、《创客教育》等。同时发挥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
3.探索劳动微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开发劳动微课程:如《职业岗位我来问》、《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亲子种植,收获快乐》,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学科融合劳动课程。如语文课的生活化作文,学生的劳动体验、志愿服务、研学过程与感悟、对劳动场景的观察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图文并茂的描写下来,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美术课结合春夏秋冬和24节气劳动基地不同时节的独特风景,作为很好的写生素材,让学生拿起画笔,绘制劳动场景;科学课成立科学劳动实践小组,引导学生深入班级基地经历整地、种植、培育、管理和收获的整个过程,观察和认识各种植物生长发展规律,撰写科学实践报告等等,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劳动育人功能。
劳动教育生活化
1.开展“实小之翼”环保行活动。成立学校环保社,倡导节俭、科学、绿色的消费和生活理念。社团时间收取办公室废纸、瓶子等可回收垃圾并进行分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2.打造“开心农场”。在学校操场南侧闲置空地开辟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劳动实践场所,占地约4.5亩,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8个部分,条块清晰,整齐有序。以班级为单位认领了本班劳动基地,并自行命名基地名称,提高了班级团结性和师生劳动的积极性。
3.举办“采摘节”活动。在“开心农场”农作物成熟季节,开展“采摘节”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苦是身体,甜在精神,付出原就是一种收获,懂得了付出与奉献。
4.分学段组织家务劳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劳动能力,实施“小鬼当家”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家庭中设劳动小岗位,开展家校共育交流,探索在家校协同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好方法:低年级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张“家务劳动清单”;中年级孩子可实施“生活小达人——技能闯关”活动;高年级实施“我的家庭劳动申请书”,让家务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让家务助推劳动成长,凝聚家校合力,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5.挂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我校地处农村,且附近果蔬业发展迅速,拥有大面积蔬菜瓜果种植基地,我们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遴选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辰隆果蔬基地,并挂牌“井沟镇实验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学期至少3次组织学生到辰隆果蔬基地去观光、研学,了解“维纳斯”苹果的种植知识及技能,接受集中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内涵化
营造有利于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通过学校公众号、美篇、小橱窗、小展板等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推出学生的劳动成果,评选“劳动小能手”,也可加大对劳模的宣传力度,通过观看“大国工匠”“抗疫英雄”等纪录片,彰显榜样的力量,发挥劳模的先进引领作用,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领会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劳动教育保障化
1.成立领导小组。劳动基地是培养学生劳动实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学生劳动品格的有效载体。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规划领导小组,专人专组负责劳动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2.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特色项目,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突出特色,细化方案。
3.建构评价制度。实施绿色多维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将劳动教育评价加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当中。学生可通过知识竞赛、技能展示和时间反馈等方式评选“生活技能小标兵”“劳动实践小能手”“绿色劳动之星”等,将劳动教育落实、落小、落细。
4.打造师资队伍。成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引领劳动教育实践,实现劳动教育研究常态化。选好辅导教师,进行相关的师资培训。同时,从社会上聘请课外指导教师、专家,确保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通过多元化劳动课程及活动的实施,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劳动技能与素养,促进他们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迟佳
近年来,临沂罗西小学紧紧围绕“以和育德、以雅养正”办学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全学科阅读为突破口,全力唱响“ ...
近日,泗水县实验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与优秀少先队员代表,赴泗水县柘沟党史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实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