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小空间,承载大教育,百年老校焕生机
济南市中区空间育人项目组引领百年西河变身温馨之“家”
发布时间:2020-12-09 16:22 来源:济南日报 A+A-
-分享-

很少有人知道,在英雄山立交桥下西北角,在高楼林立的新建小区之间,坐落着一所等待拆迁的百年老校!它从庙宇到洋学堂,从解放前的国民学校到镇中心小学,历经百年,一代又一代孩子们在这里带着美好的梦想起航,它就是十六里河街道的西河村小学。2018年,西河小学在市中区教体局空间育人项目组的带领下,利用仅有的空间,从入门到教室,从墙壁到走廊……用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浸润着一群“五好君子好少年”。

“早到席”、“朗诵台”、方块苗圃、廊柱书屋

独有的西河特色

图片

健好身、修好心、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培育“五好君子好少年”是西河小学的育人目标,也是该校传统文化育人特色的体现。

图片

因为学生绝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中有一部分孩子每天7点前就来到学校,为了保证他们的入校安全,学校专门在一入校门的位置上设置了木色长凳,为学生们设置了“早到席”,有保安人员看护。在长凳的开头处,设有一个鸽房大小的小书屋,包括校园走廊里的共享书屋,里面装着孩子们爱看的各种书籍,方便了早到学生。“因地制宜,方便学生,让家长放心满意是我们一直努力去做的。”

图片

除却随时随地读书,长凳的设置才叫有心思。长凳沿教室的方向东西设置,有10米左右,在这其中,还有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长凳和学校特有的“方块苗圃”间隔而置,在这方寸之地中,孩子们播种、浇水、看苗生长,用自己的双手体验劳动之美。如今,“方块苗圃”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校园中随处可见,“让学生从养护一粒种子开始,看它生根、发芽、长大、收获,让学生们在这里感受劳动的乐趣。”教导主任付玉华说。

把校当“家”

培育阳光自信好少年

图片

图片

在西河小学,早晚的课后服务社团更有特点。务工家庭多,早晨早送,晚上晚接。学生年龄小、父母顾不上,课后的服务就要跟上。延时服务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每天参与人数几乎达到班级的一半。课后服务老师从来都是早晨七点前到,晚上五点半后走。家长常说,“我们早出晚归去打工,孩子们的学习全靠老师了,西河小学的老师真辛苦!”

图片

图片

除了日常学科辅导外,学校还为学生们引进了武术、板球、古筝、独轮车、扎染、陶泥、书法几项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智力、体力、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极大地提升。”独轮车两次登上全国舞台,独轮车舞龙更是荣获山东省级非遗文化传统舞蹈大赛表演奖;学校板球队于2018年获得过全国板球锦标赛冠军;学校还专门设有音乐室、美术室,开展了古筝、扎染等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一楼的墙面被改造成了乐高墙,每个年级轮流使用,在游戏中放松学生心情,培养动手能力,养成收纳好习惯;国旗下设置了经典诵读展示台,每周都有班级全员上台展示,进门设置“梅兰竹菊”四君子廊柱……“没有环境、没有设施不要紧,重要的是用心小空间,处处事事都要学生受大教育。”校长王功凤说。

老师们将校园当家,把西河打造成了一座爱的乐园,温馨古朴是它的代名词。为了帮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提升素养,提高他们的眼界和见识,课程设置、环境变化,都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校园是我们的家,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校园。”三年级一班杨铭卿说。

图片

两年之间,从空白走廊到装载满满,西河小学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独有的“家”,这个“家”,虽是百年校,却是由很小的村办小学发展而来,所以面积仅仅4000多平方米,却承载着600多名师生的未来!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在等待拆迁中焕发活力?王功凤经常给老师们说,“校舍拆迁,可以无期限地等,但孩子的教育绝对不能等,错过花期我们等不起,教育空间很小很有限,但教育理念可以很大很高远,因为学校有百年文化的积淀。”在西河,全校师生从未因校舍条件而有怨言,而是积极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空间育人项目,培养一批批阳光自信的君子好少年。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