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已近一个月,“双减”政策落地的热度仍未消散。当众多目光聚焦在城市学生减负的时候,作为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乡村学校“双减”政策执行是否到位?课后延时服务开展得怎么样?农村家长对“双减”的看法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淄博市临淄区北郊的齐都镇中心小学,请这里的乡村教师和家长针对“双减”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的变化谈一谈认识和感受。
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参与率超90%的背后
“Class is over!”下午3:50下课铃响起,齐都镇中心小学英语老师万珊珊完成了当天的最后一堂英语课。以往这就是放学时间,但学生们并没有收拾书包回家,而是在简单的休息活动之后,有序地坐在课桌前,温习一天所学知识。万珊珊也再次来到班级里,一边批改作业,一边为学生们解疑答惑、辅导作业。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再去其他教室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这是该校推行“5+2”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学生放学以后活动安排的缩影。
即使是镇中心小学,这所学校还是和很多乡村学校一样,在校生并不算多,只有300余人,主要来自于周围农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者居多,所以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相对来说,学校目前的师资配备还算充足,教职工35人,各学科专职教师都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用不仅适合齐都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情况,也适用于该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开展规模。实际上,2019年下半年,学校就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依据要求及时做了调整和完善,实行“5+2”的课后延时服务模式,即课后延时服务一周五天,每天下午5:50左右结束,离家远的学生乘坐校车回家,离家近的学生由家长接送,如有家长不能在这个时间接孩子,则启动二次延时服务,直至家长来接。
目前,全校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比例达到90%以上。
作为学校的教务主任,万珊珊带记者实地体验了学校几个课后延时服务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课后延时服务的第二阶段,以社团活动为主。为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该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功能室,开发了足球、篮球、舞蹈、合唱、情景剧、书法、绘画、科学、奇迹创意、电脑、手工等10多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还面向学生开放“闻韶书院”和图书馆,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对于这些项目安排,万珊珊说:“乡村学校在地域环境上有所限制,但是学校只要合理整合现有的资源,也能确保课后延时服务高质量开展。”
“双减”既是减法也是加法
对于“双减”政策落实,万珊珊认为,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减的是学生课业负担,但本质上是在做加法,加的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家校共育能力。”
万珊珊表示,这几年城乡间的义务教育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双减”后,这种差距整体上应该更加拉近。虽然,外界有一些担心和焦虑的声音,但目前来看,“双减”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这是她和学校其他老师的共同认识。
“‘双减’政策的出台看似是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万珊珊说,没有了加时、补课的“法宝”,“题海”式的作业也不能再有了,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成为老师们最关注的课题。现在,老师们更加关注教学设计,把目光投向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和学习状况的学生,精心设计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为学生给予针对性辅导。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告别了“唯分数”“唯升学”评价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齐都镇中心小学的师资配备虽然比较完善,但与很多乡村学校一样,任课教师经常要身兼数职,担当“多面手”,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开展后,这样的情况更多了。
万珊珊便是这样,她在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同时也承担四年级的英语教学,课后延时服务组织社团也是她的工作重点。今年31岁的她已有10年教龄,不久前,她又入选了教育部2021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在她的办公桌上,除了整齐的书本,还有许多她亲手制作教学道具——各色的单词卡片、话剧角色形象装备、装满道具的神秘纸箱……作为一名英语老师,为了让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她还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喜欢上英语。
当记者问起“双减”政策落地后,乡村一线教师会不会感到有压力,万珊珊表示,谈不上过多的压力,只是觉得责任更重了,不过这也给了大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动力。她告诉记者:“政府对我们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给予课时补助,学校也充分尊重教师课后延时务的意愿,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对参与教师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在不耽误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照顾自己的小家庭。”
不去补习班了,家长们打算这样做
学校如此,农村家长们对“双减”政策会有哪些看法?他们有没有新的家庭教育规划呢?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几位当地的学生家长。
齐都镇村民叶先生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相较于以往,这个暑假孩子过得比较“清闲”。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辅导课业的能力有限,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以前他会给孩子报一些文化课辅导班。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这个暑假就没有给孩子再报班。新学期,孩子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就能完成作业,回到家后还会主动阅读课外书,学习成绩非但没有因为补习班的缺失有所下降,孩子学起习来还更有劲了。
“孩子在学校就完成作业了,回到家里还会主动帮我搭把手,干干家务。”当地村民朱女士说,她的孩子上四年级,“孩子能在学校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确实给我们家长帮了大忙,也减轻了经济负担,家里有两个孩子,以前每年辅导班的费用都是家庭支出的大头。看到别的孩子报辅导班,就也给自己孩子报上,想的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学校不仅能给孩子辅导作业,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兴趣社团,孩子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免费的兴趣学习,这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更全面地发展了。”
一番走访下来,记者发现这所乡村学校不仅落实“双减”政策有力有效,而且在课后延时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努力,让乡村孩子也可以免费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正如万珊珊说的那样,“双减”政策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减法,更要做好像课后延时服务这样高质量教育的“加法”,这样才能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真正提升家校共育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作者:孙悦琛 曲珈熠
编辑:周玉森
审核:周玉森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