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五育作业”让学生把快乐带回家
发布时间:2022-03-22 08:5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张桂玲 孔令环 A+A-
-分享-

  课后服务结束后,学生只需提着“减负”小书包,带一本喜欢的课外书就可以轻松回家。这是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出现的新景象。在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德、智、体、美、劳“五育作业”探索中,促使学校改革逐步走向了深水区。

  立足素养提升 作业突显实践性

  “我们每天给学生布置的语文作业只有日记与阅读。日记不论篇幅长短,只要学生能捕捉生活,把自己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就行。”该校一名语文教师告诉记者,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另外,“生活中的数学”“家庭实验室”等作业,也实现了学科作业与生活对接,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制定了序列化劳动清单,通过“21天好习惯养成”日积跬步家校联系卡,实现了劳动作业的体系化。同时,开发了50多个校园劳动项目,全部由学生自主实践, 定期评比“劳动小明星”,实现了“班班有责任岗”“人人有活干,处处有人管”。

  与此同时,依托校园里的“袖珍”菜园、葫芦园、银杏园等校内实践基地,引领学生跟着节气观察、劳动,自主完成《跟着节气去实践》手册。在班级设立“节气播报挂历”,人人成为节气的观察员和播报员。对收获的劳动成果进行加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立足成长需求 作业体现多元性

  学校将体育锻炼、活动展示、作业自选做得有声有色。如体育教师设计了“天天锻炼我最棒”记录表,依据学段差异,形成梯级锻炼目标。同时,为“小胖墩”量身制定活动内容,通过科学训练,引领学生达到健身减肥的目标。为丰富学生活动内容,体育教师录制体育锻炼微视频,定期推送,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为鼓励学生做好“才艺展示”作业,学校搭建了“读书讲坛”“才艺小舞台”“个人画展”等多种展示平台,整体规划,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天天展示。

  为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学校将作业分为3种类型:必做题、选做题、自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套餐”。同时,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出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其乐于钻研、创新的精神。

  立足减负增效 作业体现科学性

  学校作业要体现“科学性、有效性”原则,目前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

  ——遵循学段差异规划作业内容。低年级以积累为主要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读经典、读绘本、编故事、讲故事、猜成语等。中高年级以思维培养为主要目标,如数学作业,杜绝重复性、机械性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症出题、查漏补缺。

  ——遵循学情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学校在微信群里设置作业管理公示制度,各学科教师分层布置的作业量由年级组长、分管校长层层把关。通过主题教研活动和作业引领经验交流等途径,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强化学校对作业管理的精准化。同时,建立了“教师下水作业”制度,以此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依据学情将作业分成A、B、C3个层次,真正做到了为学生“量身定做”。

  ——遵循班情差异实现精准辅导。学生在班里独立完成作业,本班语文、数学教师轮流进教室进行作业辅导。一是针对学生当天作业中的疑难点进行单独讲解;二是对单元模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项指导,辅导后不再安排其他作业,实现了辅导的精准高效。

  “我们力求通过精准、多元的作业,在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该校校长姜曰美表示,“最好的作业,就是让学生把成长和快乐带回家!”(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张桂玲 孔令环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相关阅读

临沂玉龙湾小学:四维突破 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临沂玉龙湾小学以“农耕劳动教育”为核心突破口,历经13年深耕细 ...

08-01 10:34中国教育报

“荷”香四溢 育梦远航——山东省曹县魏湾镇中学将荷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山东省曹县附近有一座大型平原水库——太行堤水库,莲藕种植面积8500亩,盛夏荷花盛开,被誉为“万亩荷塘”,形成“接天莲叶 ...

08-01 11:06中国教育报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 深化教学改革 点燃思维之光

淄博市周村区新建路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26年、承载近百年教育文脉的老校,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持续深化 ...

08-01 11:10中国教育报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