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兴安街道东关小学:多彩活动塑和美少年
发布时间:2024-05-16 10:1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孙爱蓉 A+A-
-分享-

  “‘安丘文脉印台月,东关福地笔花斋。’我校从建校之初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育和美少年是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生生不息的信念。作为老城区的文化名校,学校始终将学生全面发展摆在首位,以多彩活动载着学生的梦想飞翔。”安丘市兴安街道东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牛健是这样说的,教师们也是这样做的。

  看,春寒料峭中,一年一度的“展作业、秀成长”活动开始了。展厅因地制宜,以年级为单位设在走廊一侧,便于学生随时切磋交流。每名学生都要拿出自己的一项作业参展,不限学科,不限题材,阅读笔记、优秀作文、科学小制作、图解应用题、绘画、调查报告皆可,时间持续一周。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穿插“绝活”展示,学生现场秀才艺,珠心算、书法、课本剧、诗朗诵、歌曲演唱等,所有拿得出手的本领,都可以“露一手”。整个活动完全由学生组织,学生组成评委团,评选出“最美作业”,学校统一颁奖。这样的大型作业展评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目的是用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完成每项作业,课余时间还能主动拓展学习,完成一些创意性作业。

  每学期组织哪些活动?以什么样的形式组织?对此,学校提前做出规划,先向家长委员会通报,然后举行校园开放日,邀请全部家长进校园,参观、了解学校的环境建设、设施设备及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教师与家长一起商讨各类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并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实践活动就是在家长的参与下完成的。2月底,学校发出倡议书,提出“社区是我家,清理靠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捡一块垃圾,清理一处小广告,帮扶一位老人”的活动要求。许多学生除了积极投身于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中,还和爸爸、妈妈制定了《家庭文明公约》,节约水电,不说脏话,每天进行“光盘行动”好习惯打卡。这项活动将“人人都是社会文明小主人”的种子埋在了学生心里。

  为了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还利用传统节日及国庆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民俗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清明节,组织了“讲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比赛,举办了以“诗风化雨润童心”为主题的诗词楹联协会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与诗词名家一起探讨诗词的意境、平仄、押韵;诗词名家以校园美景为依托,和学生一起即兴创作诗词,诵读、赏析诗词,引领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诗意人生。

  每年的国庆节,学校开展“红领巾告白祖国母亲”系列教育活动。湛蓝的天空下,“我与国旗合个影”镜头记录的是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面孔、一张张自信微笑的脸庞、一颗颗热爱祖国的红心;“妙手绘家乡”绘画展览更是“一笔一童心,一画一世界”,学生用稚嫩的手、鲜艳的画笔绘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科普向未来”、走进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公共中心、“红领巾”小创客研学等活动。他们还联合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开展了“预防校园霸凌普法活动、模拟逃生演练活动等,举办了消防知识讲座。

  笔者经过操场的时候看见体育教师组织的“和美·展风采”队列队形比赛正在进行。队员们穿着统一的校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那一丝不苟的动作、朝气蓬勃的身影无不展示出他们良好的风貌和向上的姿态。

  六年级学生张浩轩说:“在我们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我喜欢的活动开展。经过活动陶冶,我们都变成了和美少年,能与自己和,身心健康,阳光自信;能与他人和,学会交往,适应社会;能与自然和,热爱生活,感悟生命。”

  “君子和而不同,众美和合共生。”在这里,良好的育人生态正在逐渐形成。“实力兴安·和美福地”是兴安街道的地域文化标签,居其中央的东关小学自然流淌出“和美”的血液。

作者:孙爱蓉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五指”攥成拳,育人齐发力

如今在城西小学,最动人的不是奖杯,而是每个孩子眼里的光,那是被信任、被激发、被全面呵护的成长之光。

09-01 09:21日照市东港区城西小学

六十校庆遇开学!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以 “历史与使命” 思政课启新程

穿越八十载历史烟云,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新时代少年的铮铮誓言,在初秋的校园里交汇碰撞。9月1日,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济南 ...

09-01 14:31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济南东河小学开学第一课:“兵妈妈”深情开讲

​9月1日,济南市东河小学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举行。今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学校特别邀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齐 ...

09-01 10:38济南市东河小学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