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土、耕地、播种、浇水……这些在乡间农田才能看到的景象,出现在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的校园里。
疫情之下,学校师生开始了“净校闭园”的生活。时日一久,有些学生便觉得校园生活乏味,甚至出现了浪费饭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3月29日,学校新闻传播系上了一节特殊的劳动课。师生代表50余人佩戴口罩,每人保持1米间隔,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向校内的劳动基地。学生们有的拿着锄头刨地,有的播撒种子,有的拎起水桶浇水……劳动的热情很快弥漫了整块田地。劳动之前,系主任刘传琳向学生讲解了西红柿、黄瓜等季节性蔬菜的生长特点及翻地、播种、育苗的技巧。然而,没干过农活的学生依然不得要领:有的锄头举起来,落地后仅留一个个印痕;有的撒下的种子东一颗、西一粒;有的分不清西红柿、黄瓜的种子……这些举动引起师生一片笑声。
看到时机已到,刘传琳让学生停下手中的农活。“有些同学防疫思想松懈了,你看,有的现在就摘下口罩了。”刘传琳看了看学生,接着说,“疫情之下,有些同学不珍惜劳动成果。你们今天参加这次特殊劳动,一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多学生一边看着自己辛苦播种的田地,一边赶紧戴上口罩,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没下地干过农活,第一次拿起锄头刨地感觉很辛苦,确实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味。”
“疫情之下的特殊劳动课,让学生明白了在当前形势下,更应该珍惜美好生活、劳动成果,如此才有意义。”刘传琳说。
(来源: 《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廉德忠 鲁娜
编辑:白天
审核:冀春鑫
清晨,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海洋生物科普馆里,今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正围着展柜中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标本驻足观察,专业教师细致地 ...
日前,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群率团赴泰国,应邀出席海信HHA智能制造工业园开工仪式,并为该校首个海外“班·墨学院”揭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立足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校地协同、智慧赋能、教学融合、监督强基”为抓手,系统推进财务管理改革创新,着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