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安原野 崔仲平)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积极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大力强化劳动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观念、涵养劳动情怀,鼓励学生在勤奋劳动和刻苦学习中养成认真敬业、自信自律的良好素质。
加强主题教育,弘扬劳动精神。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大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匠艺、分享工匠情怀,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的精神,并逐渐沉淀为特色校园文化,助力职教育人。近年来,该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学校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进“五个一”工程:打造一个特色品牌——“大国工匠进校园”;完善一种共建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选聘一批劳模导师——积极开展职业精神讲堂,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拓展一片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展示劳模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开创一系列特色课程——开设劳动课、职业精神系列课程。实现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导广大学生立足勤奋学习,立志劳动创造,切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坚持亲身实践,划分卫生区域。学院按照实际情况为各院系划分劳动区域,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校园大清扫,如临时有外来人员来校,学生随时做好劳动的准备,由老师迅速集合学生,前往负责区域,开展指定劳动任务,此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紧张度,加强学生的备战状态,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工作能力。此外,学院积极开展“爱我校园”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校园卫生维护、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中,大家通过亲身实践,体会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来之不易,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
开设劳动课程,培养劳动观念。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学院务本崇实,积极建构全方位、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优化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与物业公司合作开设劳动课,聘请公司工作人员担任劳动课导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课程指导、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形成完整课程体系。学院改革创新,以劳动课程体系为主线,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推进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使德育劳育形成协同效应。通过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专业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共建劳动基地,开展志愿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近期,学院与山东福地新时代文旅集团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基地,有效地推动学院办学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工学结合、志愿服务、劳动体验等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进而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推进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通过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潜力,克服正式步入社会前怕苦怕累的困难,让学生更好地参与生产或经营。此次共建劳动教育基地对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劳动科学的教育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推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开创校企合作劳动育人模式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后,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劳动科学的教学与研究,用劳动模范的“干劲、闯劲、钻劲”塑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和高素质“四有”教师队伍,激励大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冀春鑫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