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画像对标 平台赋能定教 校企协同育人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走出职场化育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1-21 14:51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作者:杨张欣 A+A-
-分享-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VR头戴、智能眼镜等以智能穿戴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智能制造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按照“学习过程工作化、实训场景职场化、实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管理企业化”的思路,构建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向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上岗快、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高素质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为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为岗位技能人才多维度画像

  “由于在学校里就按照企业的真实岗位标准进行学习,我来到企业后很快就适应了岗位需求,一点儿也不感到陌生。”日前,正在海信集团工作的该校毕业生王腾说,相比于其他员工进入企业要先培训后上岗,他和同学们都能直接上岗。

  这源于学校依据岗位技能人才画像、让学生所学匹配企业所需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学校调研分析智能制造设备调维岗位需求、工作内容、员工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上岗标准,又根据岗位能力标准提取岗位关键元素,构建能力模型,形成了岗位技能人才画像。在此基础上,根据岗位技能人才画像解析对应的工作任务,详细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三维教学目标,提高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学校岗位画像刻画方法已应用到匠造中心的13个岗位,辐射到共达电声、同鸣电子等2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性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

  构建“五平台九模块”岗位化课程体系

  “只有以岗定教,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适应企业所需。”学校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刘凯介绍,学校以企业对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根据智能制造设备调维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提取岗位群知识点、技能点和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岗位职业认知规律,定制岗位课程,打造了“通识课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岗位技能专项课程平台+综合技能课程平台+岗位平台”的五大课程平台。

  同时,学校还联合企业开发了企业文化课、人生技能课、职业素养课等软素质课程,贯通“学校学习——匠造中心学习——企业学习”三阶段的岗位技能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了“通识模块、电气模块、机械模块、工艺模块、精益模块、品质模块、管理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的九大模块化课程,形成了学校职业素养培养全面、技能培养层层递进、理实一体、互为支撑的“五平台九模块” 岗位化课程体系,为学生入企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企业生产资源,搭建了5个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制造生产项目真实场景,将课堂搬进生产现场,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形成了课堂与生产岗位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无缝衔接。课堂实操占比超过70%,让学生“边学边做、即学即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同时,根据学生优势、特点,校企共同引导选岗定组,建立“岗间轮转、组内微调”的岗位化适配制度,对培养学生优势技术技能、提高岗位适应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平台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

  为赋能教师提升企业实践能力,学校构建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平台,企业开辟了工艺设计、设备升级改造等岗位,供教师入企实践锻炼,并由其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担任岗位实践指导专家,让教师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提升实践能力。

  学校还搭建了教学交流平台,利用歌尔匠造培训中心师资的实践教学优势和学校师资的理论教学优势,校企师资交流互动、分享案例,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为助力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校企联合搭建了教科研合作交流与转化平台,学校将相关的教科研成果放到平台上,通过企业实现成果转化;企业将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等科研需求放到平台上,学校参与企业科技攻关项目,实现校企共同开展技术改造,让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同时,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中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近年来,通过三平台赋能,学校获得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2项,团队成员参与歌尔智能穿戴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项目,产生经济效益30余万元,累计参与横向课题和技术服务20余项。

  职场化育人帮学生就业无忧

  “学校为我们专门开设了企业文化讲堂,配备了‘职业导师’,还安排了个性化文化拓展课程。”学校“歌尔匠造班”学生辛洁说,他们的每堂课都有企业的专业讲师及拓展师授课。这样,就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据悉,学校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工作理念、管理理念融入文化育人的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工作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同时,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6S管理前置到学生日常实践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员工化思维,通过群体游戏、体育竞技等文体活动加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他们还设置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表彰激励方式,用自制电子产品、学业奖学金等形式表彰激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通过校企多元化措施联合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更加强烈,呈现出“上岗快、用得上、留得住、后劲足”的就业态势。近3年,“歌尔匠造班”毕业生留企就业率达95%,工作1年后留企率保持在90%以上。

学生在京博产业学院学习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操见习

学生在歌尔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学院三轴机器人学习现场

作者:杨张欣

编辑:白天

审核:王骄

相关阅读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以音乐为媒,以党课为载体—— 音乐情景党课为清廉学校建设注入活力

“百年大党启新程,亿万先锋砥砺行。党性教育拓载体,永葆组织先进性。艺术赋能强信念,勇于实践担使命。于无声处传薪火,复兴伟 ...

08-04 09:11《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成长有人帮,发展有通道,前景有奔头—— 威海市卫生学校助教师职业生涯一路花开

威海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师王淑英说,学校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和企业实践。进入暑假以来,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为期5 ...

08-04 14:58《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专:大师云集,窑火传薪 ,融窑柴烧创作营“燃”爆岛城

这个夏天,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陶窑工坊内窑火不熄、匠心涌动,2025中国(青岛)融窑柴烧创作营在这里火热开启 ...

08-04 15:07《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