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俊
作品类别:幼教|幼教
作品序号:25634
工作单位: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旌德支路7号
联系方式:13589362975
《教研赋能,聚力游戏研究》
《教研赋能,聚力游戏研究》
单位: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
姓名:刘俊
联系电话:13589362975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旌德支路7号
邮箱:1290272871@qq.com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作为最基础和起始的环节,在高质量体系建设中不能缺席,更不能掉队,要充分发挥奠基性和持续性的作用和影响。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其过程质量提升必然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园游戏研究进入“追随儿童”理念下的自主游戏研究阶段后,在“放手”理念冲击下,教师们陷入了“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主要表现在不敢互动,不会把握互动的时机,不能根据幼儿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互动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成为了目前制约游戏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
我园“游戏力”教研组在学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结合园所游戏研究实际,通过有的放矢、形式多元的教研工作,探索聚焦游戏环境和游戏现场的支持策略、形成高效的师幼互动支持体系,构建师幼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双向互动理念,切实解决不敢互动、盲目互动的研究堵点,为提升游戏过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引领。
二、教研文化
“开放包容”式教研,其本质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接纳平等。是一场“游戏力”教研组与教师、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内心展开的深度对话。
思想自由,是指教师的思想能够不受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的束缚和左右,而是以自我的、独立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发现。思想自由,鼓励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思考。
兼容并包,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每位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反思和理念。独学无友则罔,在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教研氛围中,彼此间能够更好的吸收、借鉴他人的智慧,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进行批判、反思。
接纳平等,鼓励教师体验教研主持人的角色,每个教师都有其擅长的领域,面对不同的教研问题,可以让该领域有经验的教师来组织教研活动。如此,既可以发挥老师们的优势、形成专业自信,又能让老师们在平等、接纳的教研氛围中感受到教研的魅力和精彩。
三、教研内容
(一)重塑教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研组通过多维对话,确立“儿童为本,同频共振”的理念,强调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应以儿童为中心,教师既要在充分把握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顺应趋势,小步递进的推进幼儿发展;又要树立反思的意识,针对师幼互动行为进行科学的评估,深度的反思,达到师生同频共振的效果。理念的重构还帮助教师厘清了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师幼互动支持策略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聚焦游戏环境和游戏现场的支持策略
教研组针对游戏环境和材料,围绕“满足需求,多元开放”的原则引领教师团队深入探究,并尝试进行空间的动态和材料的开放式变革。
1.聚焦游戏环境,形成了“满足需求,多元开放”的间接互动支持策略,营造安全、信任、平等的精神环境。
慢下来:关注幼儿的游戏,支持他们的行为。
蹲下来:平视幼儿的眼睛,增加彼此的信任。
静下来: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给与有效的回应。
2.聚焦游戏现场,形成了“尊重、追随、支持、推动”的直接支持策略。教研组通过聚焦游戏现场,捕捉教师在与游戏前、中、后的组织视频,通过个人反思、班组讨论、集体问诊的方式总结、梳理了聚焦游戏组织的互动支持策略(图1),进一步帮助教师理清了游戏过程中的互动重点和互动策略。
(图1)
(三)助力师幼互动水平和游戏质量提升
教研组结合日常游戏中的观察与实践,围绕积极情感、观察支持、表达记录、随机教育、回应支持、尊重差异、支持自主七个考察要点,制定五级观察要点,编制了系统全面的评估量表(图2),将教师的关注点指向游戏过程和幼儿发展。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支架,助力师幼互动水平和游戏质量提升。
(图2)
四、教研模式
教研组在多年的教研实践中,探索出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的高质量教研环节以及包含持续沉浸式教研、案例分析式教研、环状递进式教研、多维对话式教研等有的放矢、形式多样的教研路径。
(一)高质量教研三环节
1.第一个环节是“你说”,即不论游戏现场、沙龙还是案例会,请每一位教师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认识和思考,教研组秉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接纳平等的原则倾听理解。
2.第二个环节是“我说”,教研组围绕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就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3.第三个环节是“大家说”,教研组和大家就核心问题和各自的观点进行正向沟通、群思共研、优化策略、同频共振。
(二)多样式教研路径
1.持续性沉浸式教研:即教研组沉浸于游戏现场,专注投入地观察幼儿游戏和教师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路径:站点式观察:聚焦现场并以环境、行为、互动为切入定点跟进;回溯式反思:围绕师幼互动视频或作品和教师一起分析,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建议;融入式跟进:即较长一段时间对某一班级持续跟进,关注过程质量提升。
例如,我们在对一个班级游戏进行站点式观察中发现,教师将孩子运用雪花片创意拼插的食物拍照做成了菜谱,投放在“小饭店”,作为拓展幼儿游戏思路的素材,但却成为了幼儿参照模仿的范本,反而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导致低结构材料高结构化。通过回溯式反思,引导教师认识到看似一个普通的问题,折射出教师理念的偏差,即多以成人视角看待游戏中幼儿的需要,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通过共同分析问题,明晰教师角色。而后通过融入式的跟进,教师发现撤掉菜谱的小饭店,幼儿依然乐此不疲,虽然有时小顾客报出的菜名不符合逻辑,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游戏兴趣。通过持续性沉浸式教研,使教师进一步建立了全新的儿童观,明确游戏的核心价值,即愉悦的体验、需要的满足、自主的创造、自由的假想。
2.案例分析式教研:即在教师多样观察、客观分析、梳理撰写的基础上,利用教研将游戏分为若干片段,从场景再现、材料提供、幼儿行为、教师互动等方面科学细致地分析每一篇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案例撰写水平。
例如,在案例分析研讨组中,吸纳了青年教师与新教师的加入,教研组改变了以往的整篇案例交流的模式,而是进行案例阶段性的研讨,针对案例的核心点把握不准、不知如何推进、经验的生长点不知如何拓展等问题,在每周教研时间,带着案例与问题,通过片段式的教研,在共同研讨下,帮助教师找准方向,避免青年教师在案例撰写与分析的盲目性。
3.环状递进式教研:即通过多次、深入且持续的教研,在教师头脑中建立起一种包含问题提出-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共享经验-深入推进-专家诊断-新问题提出这几方面的环状教研模式。(图3)在不断更迭、螺旋上升的模式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