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玉风 作品类别:中学|历史 作品序号:25646
工作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岸堤镇第一初级中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育才路6号 联系方式:15953962465

身临其境 心感其情 ——浅谈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成功运用

很多学生感觉历史课难学,历史线索复杂,历史事件繁多,历史人物众多,记起来很“烧脑”。结合这些年来的历史教学经验,我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恰当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浸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图片情境更直观

历史学习的知识点很零碎,有些知识离我们年代已经久远,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初次接触历史这一学科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多,加上年龄、心理特点,很多学生感觉历史难学。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插图,是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首先映入他们视野中去的。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教科书中的有关插图,依据所教知识,运用图片资源,创设有效的图片情境,更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这些图片情境不但使学生喜欢阅读历史教科书,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学生学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还对教科书中的插图记忆犹新。正如史学家所说的那样:“图片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的‘想象’过去,更好地直面历史”。

(1)图片情境轻松地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教科书中一共出现了十幅插图,这十幅插图很形象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效的利用这些图片,上课伊始,老师就可以在PPT的播放中滚动这些画面,创设图片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对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首先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在放映图片的同时再配上老师深情地讲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样利用图片创设情境,上课一开始便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学生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2)图片情境简单地释疑解难

过去的历史尤其是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能再现,有些知识学生学起来就很难理解,感觉抽象模糊,学生比较喜欢用读图的方式学习历史。这样的图片情境会让学生的记忆处于一种长期的维持状态,只因为他们在学习时感知和理解了这些知识。如我们学习西周等级制度时,学生对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可以用图示来帮助解决。课堂上老师出示西周等级制度的示意图,甚至于可以让学生根据西周等级制度的理解,自己动手画一幅图片,反映西周的等级制度,根据这个示意图,老师不用费多大口舌讲解,西周等级制度的森严性已经跃然于纸上,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就很清楚明白了。

当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很难用教师简单的讲述去解决时,图片情境的合理利用就成为突破难点的一把金钥匙。

(3)图片情境有效地整合知识

学习完三年的历史教材之后,师生都会发现历史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在是过去的延伸,未来是现在的继续,零碎的知识只有进行整合,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有效整合知识方面,图片情境的有效利用也可以发挥它自身突出的优势。

二、历史短剧情境更体验

历史教科书的小字部分中,有很多的历史小故事,学生通过细心的研究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编排出相应历史短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他们通过对剧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精心表演展示,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会空前活跃起来。短剧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全体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短剧,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他们会跟随短剧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历史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的时候,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情境短剧完成教学内容:在同学们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分别由不同的学习小组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由学习组长饰演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利用辩论会的形式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老师只是使用单纯的讲授,学生会感觉很乏味,没有学习积极性。而通过这一幕故事情境,学生的眼球会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情境创设再加上问题解决,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观看情境剧的同时轻松自然的学到了知识。

三、影像情境更深入

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永远都保持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所接触的知识给学生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影像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个目标。单纯的讲授给予学生的知识是静态的,而影像资料却是动态的,是任何语言的描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影像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

(1)导入新课时运用影像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龄的缘故,上课不能立马进入到课堂上来,影像情境直观形象,会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课堂上来。如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创设影像情境,播放“秦砖汉瓦”的视频,学生马上被精彩的视屏所吸引,教师因势利导,接着追问:“强大的秦汉给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我们领略到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同学们是不是想全面了解秦汉文化啊?”这样通过影像情境的创设就很自然的导入到本节课的新知内容上来了。

(2)突破重点难点时运用影像情境

师生在探究新知时,有些知识单纯依靠教授,或者单纯的补充文字材料并不能展现历史事件的过程、场景,在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持久的印象,这时教师依据所学习的内容,有效创设影像情境,重现历史,影像资料所具有的强烈的立体感会对学生的大脑给予强烈的冲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重点知识的理解及其难点的突破。例如在学习《血肉筑长城》一课时,学生通过教科书掌握的知识难以在大脑中再现当时的战争场景,也就不能从内心深处感悟战争。这时,影像情境就有了其用武之地,课堂上了解了基础知识后,老师适时地播放《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视频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军民抗战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顺势引导,讲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挥无比智慧。中国人民用血肉书写不朽的传奇!学生欣赏了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再加上老师深情的讲解,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情感也会得到升华。

(3)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运用影像情境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活动探究课,在学习活动课时,很多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有些活动探究课影像情境可以派上很好的用场。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先观看有关秦始皇的影视资料,形成整体认识,课上教师再有针对性的播放视频,让学生理性地认识秦始皇,即认识其在历史上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又认识其过失的一面,从而对秦始皇形成正确的评价。历史的陌生感没有了,所学知识也不再那么枯涩难懂了,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四、文字材料情境更丰富

历史三维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历史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文字材料的创设,将历史教材中德育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

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历史人物林肯时,可以补充马克思、列夫•托尔斯泰等伟大历史人物对林肯的评价。通过这几则文字材料的补充说明,林肯的伟大形象跃然于纸上。又如在讲《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时,引用同学们熟悉的《乡愁》一诗,让同学们深情朗诵。这样,通过这首《乡愁》文字材料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心灵感到震颤,情操得到陶冶,明白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是两岸人民和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我们期盼这一天早点到来!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后人如何了解历史,认识真实的的历史,主要的依据之一就是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历史课堂中运用这些文字材料情境,丰富了学生认知,为学生更多更好了解真实的历史打开了一面镜子。

以上就是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的几种情境教学,有时一节课这几种情境综合运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心感其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用心用情去感悟历史的真谛。情境教学的成功运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