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绘本故事驱动美术课堂—以“我永远爱你”教学为例
【导读】
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和智力障碍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以绘本《我会永远爱你》作为教学材料进行活动设计。方案指出:学校要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设具有本校特点的课程。而绘本课程对智障学生语言和社交领域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同时鼓励智障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针对智障学生认知能力差、记忆力差等问题。在本次绘本教学中,通过对绘本的认知、理解、记忆、表达和深入分析,通过教师引导、角色扮演,学生们体验情景化教学方式,将学生情感体验融入到绘本教学过程中。
一、绘本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兴趣
智障学生有很多喜爱里面的故事和图画,这一篇只是其中之一。在阅读中能让孩子感受到数量、颜色、排序、方位、大小的变化。由于它的直观性和互动性,智障学生阅读起来会有直接反馈,能够极大提高智障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以绘本《我永远爱你》为载体,贯穿整个课堂,对智障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还培养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力,培养认知能力、想象力和表达力。
(二)培养学生亲情感
《我永远爱你》适合于智障学生性格养成阶段,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教育我们的孩子也要学会爱父母。绘本图画和故事情节比较丰富。主要讲述了小时候我们总会把对爸爸妈妈的爱脱口而出,而长大后,我们开始逐渐内敛,逐渐忘记表达对父母的爱。阅读《我永远爱你》这本绘本,不仅可以感受到小老鼠母子之间浓浓的爱意,更会意识到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耐心究竟何等重要。对于特殊孩子来说,阅读这本绘本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二、绘本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培养有意注意的听觉习惯,耐心听指令、做动作。培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同时要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绘本,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整合和重组。绘本只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种工具,教师既要考虑传统课程内容的教学,也要能利用绘本故事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充分挖掘 绘本中可进行互动的元素,让数学课堂因绘本的介入更加生动活泼。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反复研磨,依据教学的核心目标,提炼出绘本故事的数学知识,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或调整,呈现知识与技能、适合与乐趣相结合的数学绘本教学。
2.大胆表达语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绘本故事,在故事中体会浓浓的亲情。智障部分学生不敢开口,通过绘本课堂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形象的图画场景和文字想象母亲的爱,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的母子之情。营造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每一个智障学生的积极互动和参与,充分理解“排序”的规律,并能正确清晰的表达故事情节。
4.激发学生创作绘本的兴趣,形成我们班学生的绘本集《我永远爱你》。通过阅读绘本理解数量、颜色、排序、方位、大小的基本概念,提高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设置了几步思路:
第一步:情景导入
1.组织课堂,师生问好。
2.制作ppt在电视上播放,指导学生观察封面,带领学生观察和推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提出问题的时候,需给学生时间思考,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找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是阿力,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
师:今天呀,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它也想变变变呢!看,这是谁?赶快跟它打声招呼吧!(嗨,小熊,你好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生:可爱的、调皮的、有趣的、傻乎乎的、有想象力的)
师:小熊已经接受了你们的热情邀请,已经来到我们的班级还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它的有趣的故事(出示故事名字:我会永远爱你)来,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的名字吧。
师:从封面上我们就能了解到这是讲的是妈妈爱小熊故事。
第二步:讲授过程
(一)听故事
给学生们慢慢讲解故事,让学生观看图画。
1.小熊做了什么事?
2.它是分别看到了什么?
3.想一想小熊为什么要跟妈妈说对不起?
4.当小熊给妈妈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碗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告诉小熊的?
(二)师生共读绘本
1.让学生们想一想,勇敢的说一说。
(引导学生尝试体会妈妈的感受)
2.你如果是小熊,你最想怎么表达对妈妈的爱?
3.两个人一组,装扮一下看像不像。学着小熊一样跟同伴打招呼。
(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去扮演什么小熊或者妈妈)
4.当小熊去拿蜂蜜的碗的时候。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熊想干什么呢?
(引导孩子们大胆地说“我要给妈妈做饭”)。
5.当小熊把碗打碎了,她是怎么问妈妈的呢?
(老师在讲的时候动作要夸张,引导孩子们表达出小熊看到妈妈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当小熊问妈妈忘记关冰箱的时候,妹妹把冰箱里东西都打碎了,妈妈会怎么样呢?
(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小熊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说出小熊是跟妈妈想说什么呢?最后小熊怎么样了。
6.当小熊告诉妈妈真相的时候,熊妈妈有没有责怪小熊。这个时候小熊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那小熊能成功吗?
第三步:绘本延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说一下有什么收获。
你想对小熊说些什么?
(引导孩子们说出小熊想到的办法)
2.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与同伴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收获。
3.最后教师总结: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开心的。所以你们要勇敢的做自己。并用掌声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绘本故事在智障课堂的应用让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老师轻松了起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师:小熊又想到了个什么好主意呢?
四、教学效果
(一)阅读绘本,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形象性、重复性、简洁性是绘本的语言特点。所以绘本教学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模仿表达、规范语言的过程。智障部分学生不敢开口,通过绘本课堂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得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二)了解绘本,激发学习情趣
优秀的绘本,不仅故事情节吸引人,它生动的画面更能给学生无限的想象,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适当加入绘本故事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习绘本,增强绘本能力
在美术课中应用绘本的功能就是努力帮助智障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绘本教学使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提高了,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在绘本中学到的东西也有利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在绘本教学中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美术课与生活实际内容密切联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适应生活的挑战。
(四)运用绘本,创新使用形式
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比如,将教学内容与绘本故事的整合、故事情节与学习任务的转化、课中情境的创设、学习任务的提供等环节中,不仅让培智学生深刻体会到绘本的魅力,帮助其理解美术的线条,也为教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供有力支撑。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得培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积极地完成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推动学生美育能力的发展,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锦熹.巧用绘本板块 提升《道德与法制》课堂效果[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85-86.
[2]王宗红.用活绘本资源,灵动美术课堂[J].教育界,2020(45):55-56.
[3]王新霞.应用绘本资源,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21(1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