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海燕 作品类别:中学|语文 作品序号:26088
工作单位: 商河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地址:商河县富民路与商东路交叉口 联系方式:15725417113

微写作:发现写作教学的斑斓多姿

微写作:发现写作教学的斑斓多姿

       张海燕 商河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  15725417113   电子邮箱:2463736775@qq.com  邮编:251600  地址:商河县富民路与商东路交叉口

写作一直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也是教学难点内容之一。传统的大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一次性写出一篇 600—800字左右且文从字顺、立意深刻的习作,可谓难度不小,并且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写作欲望降低;教师正常批阅两个班一百多份作文后,再进行作文讲评指导,可谓周期长、见效慢;一学期能进行的作文训练次数有限,针对性较强的技巧训练更不足,导致学生写作基本功迟迟得不到夯实,素养提升有限。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高耗低效、散乱无序,迫切需要得到改进、完善与变革。笔者通过将微写作引入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微写作自身优势,直击当前写作教学的“痛点”,破解了传统大作文写作的弊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欲望,探索出一条提升学生语文写作素养的路径。

一、随文微写作,实现读写深度融合

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作为经典的“例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写作范例,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实现教材文本的二次开发,充分开掘其写作宝藏,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设置适切的写作话题,开展文本语境下的微写作技能训练。话题的设置可大可小,小到一个词语、一种修辞手法的基础训练、一个经典句式、段落的仿写,大到对课文进行的改写、续写、扩写等等。文本为随文微写作创设了写作任务的情境,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深入阅读理解,吸收借鉴,将阅读的素养转化为写作的能力,打通了读写壁垒,实现读写深度融合。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后,可以精心设计几个微写作训练话题:假如于勒并不是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衣衫褴褛、穷困潦倒,而是腰缠万贯的富人,结果会怎样?请你对这篇小说进行改写吗? ②哲尔赛之行,我们认出并躲避了落魄的于勒,猜想于勒也发现了我们,他会怎么做?③如果你是菲利普,在遇到落魄的于勒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更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加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六册课本课后题也设置了大量随文微写作的任务,为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针对性的借鉴与参考,也为广大教师进行写作训练提供抓手。

二、技巧微写作,锤炼写作基本功

统编语文教材写作部分自成体系,无论是文本后的写作练习、还是单元写作,作为一个整体,为共同的写作目标服务。单元与单元写作板块之间的写作主题、写作技巧介绍、写作实践也呈现出明显的序列性与系统性,例如七年级上册写作主题分别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单元写作板块中的写作技巧指导也都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规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将单元写作技巧细化为几个微写作训练点,逐个突破,拾级而上,通过针对性、片段化、高频度的小练笔,不断积累写作经验,锤炼写作基本功。

当然,这种技巧微写作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式的微写作,而是立足于一练一得,一篇一得,写作技巧的细化、聚焦,最忌面面俱到、内容泛化。例如:七上第二单元学会记事,可以细化为三个微写作训练点:记事要素要齐全,记事材料要详略得当;记事要波澜起伏。针对三个微训练点,设置相对应的写作话题分别是: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乐趣的源泉。请记叙一次家庭趣事,写出真情实感。要求: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感觉不够充实。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要求: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许多时候,家人、朋友之间会有这样那样的分歧,如何在分歧中磨合呢?如何顺利的解决分歧并从而找到人生的方向呢?每个人的选择也许会有不同。请仿照莫怀戚《散步》的“分歧法”记录一件小事,200字左右。

细化后的单元写作,微写作训练点更加精准的指向写作素养的提升点,给学生写作搭建了支架,降低了写作坡度,锤炼了学生写作基本功。

三、交际语境微写作,让写作回归交际与情境

《义务教育新课标》(2022版)明确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交际语境下的微写作符合新课标理念,强调写作教学的六要素:读者(写作面向的潜在的对象)、作者(以谁的名义来写)、话题(具体情境下写作的任务)、目的(写作的真实意图)和文体(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样式)、表达(合乎语境的言语形式),这种写作是基于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精神、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和交流,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比如,面对作文题目“校园最美丽的地方”,传统的写作方式是谈论校园一角景色的魅力,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因为话题模糊性太强,到底是哪所校园的美好景色,什么季节的景色,写这些景色是出于什么目的,是要写给陌生人还是同学老师看,学生心目中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写作内容泛化,指向性不明晰。而交际语境微写作要求创设一个具体的任务情境,带着特定目的,面对潜在的读者来介绍校园,搭建了写作支架,降低了写作难度,更容易激活学生的写作经验。可设置如下写作任务: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我们开启了全新的初中生活。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处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鸟语花香,那么你有没有发现校园里最美丽的地方呢?请结合你的观察与感受,选择一个地方,把它写下来并把他介绍给大家。要求:至少运用两个恰当的修辞方法,字数200字。

大量的写作实践表明,交际语境微写作不仅让写作欲望大大增强,而且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写,避免了假大空、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交际语境为写作让写作从虚假走向真实,从应试走向应世,架起了了课堂练笔与生活写作之间的桥梁,让写作者在真实的作文情境中练笔,提升了学生写作素养。

    四、时事微写作,激发写作内驱力

在实际微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把提升学生写作欲望,激发写作内在动力作为首要目标,不能以应试化的导向禁锢学生。时事微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聚焦社会热点话题与事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传播正能量,让学生爱上写作,用写作这种方式表达所思、所想,激活兴趣、碰撞思维火花,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同时,要关注到学生写作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留足写作空间与自由,多准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微写作内容可包括三方面:学校身边的事;新闻热点的事;节庆日的活动。还要不断丰富微写作表达形式:课前微播报、微演讲、每周微评论、好书推介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参与生活,鼓励学生敢于对生活现象发表自己负责任的文明理智的看法。力求观点鲜明理论充足,以情动人

比如针对网上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武汉小学生校内被撞,其母不堪网曝跳楼身亡”,我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微评论,有同学呼吁:“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让我们都能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吧,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拒绝“网曝”从我做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的微评论抽丝剥茧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发人省醒启迪智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理性的评论者,一个担当的好少年。

总而言之,“微写作”教学实践,打破了传统大作文教学一统天下的模式,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微写作”具有的灵活性、创意性、情境性和实用性的优势,将“微写作”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后练笔等环节,借助“微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此论文为《融合学校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立项号:20220112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