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顾晨旭 王耀秀 作品类别:中学|德育 作品序号:28529
工作单位:临沂第四十中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湖东二路临沂第四十中学 联系方式:15866962626

以终为始,评价先行 ——临沂第四十中学发展团员工作方案研究与探索

以终为始,评价先行

   ——临沂第四十中学发展团员工作方案研究与探索

一、引言

心中有了“终”的样子,才知道如何去“始”。这句话是华师教育研究院房涛院长在大单元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制定中提出的一种思维。主要体现在以终为始,逆向设计,评价先于教学活动先行。

二、问题与现状

在这一思维的启发下,临沂第四十中学在团员发展工作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文重点阐述我校团员发展方案的研究与探索过程。通过这一个小的切入点,来体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关注学科知能(知识与技能)到关注育人的根本性转变。

近几年,随着中学团青比的严格调控,初中毕业班团员占比由72%降至39%,入团没那么简单了。我们学校是大校,每个年级都是三十多个班级的规模,一千七八百名学生。而每个学期学校团委只给每个班2——3名入团名额。初二初三学生入团的积极性很高,于是如何确定入团的名额就成了每一个学期每个班必须研究决定的大事之一。有的班是由班主任指定,有的班是由科任老师们商定,而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有一个似乎约定俗成的规定——基本上依据成绩来裁定。这就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我们的育人初心和使命,出现教育方针高高在上,而学校却都在比分数现象,教育无法可持续发展。

再者,名额越少,家长、学生对入团就格外重视,想尽千方百计得入团。个别班主任拿着团员名额送人情,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事情虽小,但它却投射出风气和育人方向。

综上所述,作为管理者,不得不思考:1.学校教育究竟把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带到哪里去?2.怎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遴选学生成为团员。这也高度契合,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作为教育教学从业者,不得不思考的三个问题:

1.基础教育对人的一生起到奠基作用,我们为谁培养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这样表述的:培养目标上,义务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如何培养人?

问题导向下,不得不重申,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学生是优秀和榜样,是我们倡导和标榜的。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育要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即具备了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必备品格,即有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意志品质;正确价值观,即形成正确做事和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不是某一学科、某一学段能够实现的。虽然每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描述不同,但所有学科最终都指向“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育人导向。

在以上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们逐步探索,三次修改,现今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团员发展方案和细则,试行效果良好,根据方案操作后,班主任依方案来开展工作,学生、家长清晰明了,评出良好风气正气。据了解,目前在我们罗庄区乃至全市,在此方面下功夫且有如此效果的我们是独一份。

三、研究与探索(策略与应对)

    我校的方案共分三大部分:一资格条件;二发展程序;三工作要求。重点来看第一条,资格条件:

(一)推荐为团员发展人选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满14(2009年5月31日前出生)周岁,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我校在校学生;

2.思政课考评优良,8学时团课学习合格、认真学习“青年大学习”(无漏做、漏学记录),学习成绩良好,在校期间无重大违纪记录;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班级公共事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以上内容属于硬条件、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品格问题】

(二)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优先考虑:

1.班级综合评价在同级部中优异的;

2.被学校评选为“和美少年”、“和合少年”的学生;

3.积极参与学校绿色出行、文明践行岗志愿服务等活动且落实效果较好的学生;

4.在学校“五大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如:弯腰行动者、光盘行动者,垃圾分类,节能等习惯培养方面做的较好的学生;

5.在学校思政大课堂和各项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6.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学生。

【以上优先考虑的条件就是学校特色和学校育人目标的引领和体现。通俗的讲,就是学校抓什么,我们就立什么;我们想要什么,就评选什么】

接下来是我们制定的积分细则:

附件1

临沂第四十中学2023年度发展团员评价细则

按照赋分方式,从高到低择优选取。赋分由班级赋分、个人赋分组成。

一、班级赋分

根据班级量化积分分档,按照等次从高到低分别赋5分、3分、2分。

【不难看出,顺应学校的教育理念,优秀的个人产生在优秀的集体】

二、个人赋分

(一)综合荣誉

1.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分别赋2分、1分;

2.被评为“和合少年”的,赋2分;

3.被评为“和美少年”的,赋1分。

   1、2、3项可累加,本项最高不超过5分。

(二)五育并举

   1.思想品德

本班同学对候选人员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分数范围为80分—100分,平均得分90分及以上的,赋10分;低于90分,赋9分。

2.学业表现

(1)优胜:全区处于A+级的,赋3分;A级,赋2分;B+级的,赋1分。全区名优生,在赋分基础上,再奖励1分。

(2)进步:全区进步A级,赋3分;进步B级,赋2分;进步C级,赋1分。

(1)(2)两项不重复计分。

3.特质发展(体、美、劳及其他)

(1)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比赛,一等奖赋5分、4分、3分、2分;二等奖赋4分、3分、2分、1分;其他等次赋0.5分。

(2)获得国家、省、市、区其他非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奖项的,分别赋1分、0.8分、0.5分、0.2分(限初中以来的所有证书,不累加,取最高项)。

(3)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劳动、艺体、演讲、书法等),凭奖状均可赋1分。

(1)(2)(3)项可累加,本项最高不超过5分。

(三)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推荐赋分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日常性表现,对学生进行评议,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评议各占50%,从高到低依据本班名额分配数量分别按照2:3:2、2:2:2、1:3:1、1:2:1、1:1:1的比例将所推荐学生分为三档,并对一档、二档、三档的学生分别赋10分、9分、8分。

(四)特殊贡献赋分

1.班委会成员,赋0.5分。

2.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年级提供证明材料),赋0.5分。

3.学生会成员(学研中心提供证明材料),赋1分。

4.其他类:参与学校各类现场会活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站岗轮值(需学部分管教干提供证明材料,学部校长签字),赋1分(不累计)。

1、2、3、4项可累加,本项最高不超过2分。

(五)破格情况

对于特质突出的学生,可由班主任推荐,经学部研究,最终上报学校,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通过个人赋分的这五大项,15小条,可以说,对学生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不会再出现唯成绩是从现象,也最大可能得杜绝了人情、面子,多元、多维、多角度,只要优秀,自会推优入团。评价主体之间亦是互相监督、互相制衡。其中第五大条也给在某方面特别卓越的人才以机会(比如:田径、航模等)】

四、有效反思,不断提升

目前,发展团员主要集中在学校,在入团计划减少的情况下,更要严格入团标准,把握好“红”与“专”的关系,落实好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等制度,特别注意纠正“唯成绩”发展学生入团的做法。学业成绩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中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更不能等同于入团的政治标准。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各方面素质比较突出,但要防止绝对化!有的学校出现按照学业成绩排名入团的做法,班里有三个指标就安排成绩前三名入团,这就是“唯成绩”。对于学习成绩好,但缺乏家国情怀、集体主义意识,不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生即便是“学霸”也不能“照顾入团”,团员不能是“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当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业成绩太差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自然不能吸收入团。对于学业成绩,大体可以按照专业、年级或者班级的前三分之一左右掌握,防止过严或过宽。

由此可见,成绩并不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入团的唯一标准,还是要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个人素养。

窥一斑而知全貌,小小入团既明晰了学校育人方向和目标,也顺应了省市区共青团委把好团员“入口关”,保证团员先进性的问题。“现在,每一个新发展的团员名额都显得弥足珍贵,团员的先进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在四十中师生中,这样口口相传。

入团也早就不是“填个表”“宣个誓”“戴个章”那么简单。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团组织针对当前部分团员先进性不够、团员比例过高、“团青不分”等影响共青团生机活力的问题,“提门槛”“立标准”,逐步形成了团员发展管理科学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团员先进性和光荣感。

以终为始,制度先行,评价先行,自会达到你要到的地方。小小入团,盘活了学校各方教育力量驶向同一个方向,由间接变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影响了未来公民的素质水平,对办好学校,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顾晨旭  王耀秀  

工作单位:临沂第四十中学

邮寄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湖东二路临沂第四十中学

联系电话:15866962626  18265907726

电子邮箱:395034687@qq.com  31630730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