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朱慧君
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邮寄地址:崂山区实验幼儿园新苑园
联系电话:13105371994
电子邮箱:1642983666.qq.com
摘 要
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基本能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要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引导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四个主体的视角观察小班幼儿生活常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班生活常规教育中出现以下问题:一部分小班幼儿的生活习惯不好;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搭建好桥梁;教师对生活常规教育的意识不强烈,方法不合理;幼儿园保育人员不足。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幼儿生理和心理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常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启蒙;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小班生活常规教育;幼儿园保育人员待遇不高且幼儿园的管理体系有不足。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对策:以儿童为中心,进行积极的引导;真正落实“家园共育”;教师重视生活常规教育;幼儿园完善师资配备和环境的不足。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一、引言
幼儿期是人发展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特殊时期。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能力正在发展中。部分幼儿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水平不高,在一日生活中不能达到生活常规目标的情况。《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儿童在幼儿期是的成长最迅速,幼儿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能为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小班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不但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独立性[1]。
在观察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和生活常规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发展有差异,如:进餐方面个别幼儿存在严重挑食和特殊化的状况。要给予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现有水平发展到更高水平。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也明确了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良好的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不仅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部分小班幼儿存在生活习惯较差的问题
3-4岁的儿童处于发展快速时期,经过观察大部分幼儿在生活中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在一日生活中,喝水环节:姿势不正确到处撒水;如厕环节:性别认知不清,排错队。不能独立大小便;进餐环节:饮食习惯不好,挑食,浪费严重;午睡环节:进入睡眠状态困难,不能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起床不能独立穿衣服,总是在他人全部帮助下才能进行[2]。
(二)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未能达到“家园共育”
幼儿在园要求独立用餐,必须午睡,幼儿在家打破规律不能坚持独立进餐和午睡。因此在家里的生活习惯与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形成差异,幼儿会不适应在园的生活,特别在假期结束后开学的表现中最明显。
年纪较大的家长多愿意在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上包办替代,不重视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引导,也没有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与环境由于这种参差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有断层,因此未达到“家园共育”[3]。
(三)教师忽视细节 不同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存在差异
部分教师想让活动快速进行常常会忽视生活常规教育的细节,例如在如厕方面匆忙地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导致卫生间拥挤,杂乱无章的现象。教师不重视生活常规教育,总是把生活常规教育穿插到间隙活动中设置生活常规教育活动相对较少。主、副班教师对于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不一致,在间隙活动中有的教师要求先如厕洗手后喝水,有的教师要求先喝水再如厕。教师在生活常规教育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能用自身的威严或语言命令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有序进行,有的教师用歌曲、律动等方式活跃氛围使幼儿参与生活常规教育[4]。
(四)幼儿园提供的教育环境存在不足 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幼儿园的部分班级保育人员配备不足,每个班级只有两名教师没有保育人员,两位教师会交替完成保育老师的工作这无形中加重教师的任务量。为了赶进度快速完成有时会照顾不到细节,缺少保育人员的班级工作任务更繁重。保育人员的不足影响了班级的正常生活。
幼儿园保育方面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在缺失保育人员的情况下发布招聘信息不及时导致保育岗位人员空缺时间长。个别幼儿园会特意安排未毕业的实习生做保育工作,填补保育员缺失的岗位,初入社会的实习生缺少相关经验而疏漏生活中的细节。幼儿园教职工流动幅度较大,管理体系不平稳。幼儿园举行的教职工培训是专业座谈会、安全教育大会、疫情期间组织与管理会议等,有关生活常规教育的专门会议较少,在生活常规教育方面难以优化和提高[5]。
三、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现状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本身
1.受幼儿生理发展水平影响
幼儿期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动作发展迅速,但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快后慢的差别。且发育速度和水平不同,有的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良好,手眼协调能力好,小肌肉灵活,有的幼儿仅达到粗大动作发展的层面。发育水平较好的幼儿在生活常规领域表现优异,发育速度缓慢的幼儿在生活常规领域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在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下幼儿的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2.受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影响
小班幼儿爱模仿这一特征表现特别明显,大部分幼儿模仿成人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主要以无意记忆为主,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部分幼儿在教师强调规则时由于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而漠视规则。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秩序感不强,规则意识较为薄弱。新入园的幼儿分离焦虑表现明显从而影响他们的一日生活[6]。
(二)家庭教育
1.家庭氛围的影响
年轻的家长多追求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工作较忙且孩子无人帮忙带的家庭疏于生活常规的教育。据了解年轻的父母对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更为重视,年长的家长确切地说祖辈教育下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祖辈更倾向于包办式教育喜欢帮助幼儿完成日常的小事儿,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
2.家庭的教养方式
在生活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数以积极向上为主,多为鼓励、夸赞、榜样示范、为幼儿提供空间和机会、借助音乐故事等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少部分家长会采取强行要求、进行说教、批评等传统教育方式。极少部分家长采取放养的教育方式。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影响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对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也产生影响。
(三)教师教育
1.教师的教育内容和水平
教师的教育内容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多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内容,在健康领域的活动多以体育活动为主涉及生活常规教育的内容较少。在生活常规教育中内容较少,教师对此不重视,教师的生活常规教育水平不高。
2.教师的教育方式
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在生活常规教育方式上,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单一的教育方式会使幼儿感觉枯燥乏味,引起不了幼儿的兴趣,降低他们的参与感。在生活常规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多使用传统教育方式不能够与时俱进。
3.幼儿园环境
保育员多数因薪资低,时间掌控严格,工作内容复杂而选择离职,教职工流动性较大,总有实习教师或副班教师接替本班或其他班级的保育工作。教师自身原因请假暂无替补的教职工。
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教育策略
(一)以儿童为中心 进行积极的引导
家庭,幼儿园,教师都应该以幼儿为中心发挥引导作用,增强幼儿的生活常规意识。根据幼儿实际生活状况关注到每位幼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使用多种手段拓宽教育途径,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多进行正面引导,传授幼儿的生活常规技巧,寓教于乐。
(二)把“家园共育”真正落实到教育之中
1.教师角度
通过家长会强调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生活。每周发放教育评价表,对于幼儿在园的生活流程进行评价反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家长的诉求和建议。对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及时与家长沟通并说明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
2.家长角度
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观念,重视生活常规教育。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比较幼儿在园和在家生活方面的差异有问题及时寻找解决的方法。家长为幼儿提供独立的空间和机会,多让幼儿动手实践,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更新生活常规教育方法逐步取代包办替代。
3.教师重视生活常规教育,转变传统教育方式
教师在完成教育工作的同时更重视生活常规教育的培养,不断学习提升职业素养。教师对幼儿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将积极正确的教育观念传达给幼儿和家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生活常规教育的意识。主副班教师统一生活规教育的要求且分工明确。教师利用大众传媒和游戏等手段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儿歌、故事、角色游戏等将生活常规教育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内容相结合更易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7]。
4.幼儿园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完善师资配备
幼儿园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生活主题的环创,比如:喝水区域做标识,卫生间贴七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等。幼儿园领导层重视教育内容的同时也重视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多开展专业生活领域的培训,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
幼儿园完善师资配备,增加保教人数,提高保育人员的薪资待遇,及时发布招聘信息挖掘更好的人力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完善教育评价制度,秉承客观、公正、公平的理念优化教育体系。及时填补保育的空白,减少班级保育人员长期缺失的情况。
五、结论
生活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从幼儿、家长、教师、幼儿园四个角度提出建议有助于更好的开展生活常规教育促进家园共育,以幼儿为主体关注每位幼儿的进步,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同时也对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有借鉴意义,能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11.
[2]翟姝翠.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教育的行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0.
[3]李金英.幼儿园小班日常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保定:河北大学,2020.
[4]刘月民.新入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5]杨美男.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6]贺冰冰.小班常规教育培养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4):44-45.
[7]倪曼琳.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