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项目名单的公示》,拟确定80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项目,公示期自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7日。
附:
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项目名单
序号 |
申报项目名称 |
主持人/主持单位 |
申报单位 |
1 |
慧学·慧教·慧研·慧评:核心素养视域下区域 “学为中心”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 |
秦丽 |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2 |
时空融创·系统支持·师幼共生:幼儿园学习空间重构撬动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探索 |
景萍 |
济南市槐荫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3 |
全链条.模块化.进阶式:市域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
徐汉东 |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
4 |
走向深度学习的“有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白芳 |
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 |
5 |
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
冯光国 |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
6 |
生命·生活·生长:小学生态化教育的十七年创新实践 |
胡爱红 |
济南市舜耕小学 |
7 |
润养体验式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山东省实验小学 |
山东省实验小学 |
8 |
“生活-对话”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行动研究 |
程春娴 |
山东省实验中学 |
9 |
为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评、管 ”一体化育人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
苗禾鸣 |
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 |
10 |
任务驱动·合作共生·德能共进: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的理论与实践 |
孙艳梅 |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实验学校 |
11 |
适应初中生差异化发展的学校执行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
李素香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
12 |
基于“言语·思维”素养的语文课程实施的模式建构与创新实践 |
崔志钢 |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3 |
“科研站”引领区域教研转型的16年探索 |
刘永洁 |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14 |
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
修文艳 |
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
15 |
“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校和美教育新样态的构建与实施 |
张星 |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 |
16 |
民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智慧活力课堂 |
崔仁波 |
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 |
17 |
以海育人:海洋特色教育区域化实践的三十年探索 |
刁丽霞 |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 |
18 |
数据驱动的大规模考试素养导向评价模式创新与实践 |
张思峰 |
青岛市招生考试院 |
19 |
幼儿园海洋生态文化实践与探索 |
王文成 |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幼儿园 |
20 |
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中学化学合作生成项目式教学实践 |
刘翠 |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
21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义务教育学校STEM教育生态的校本化建设 |
周韫轶 |
山东省青岛启元学校 |
22 |
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
尹连春 |
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
23 |
“四有”地理:实现自主有效教学的路径探析 |
贾素知 |
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
24 |
中小学“课堂达标”教研支持系统建设的市域探索与实践 |
邓淇 |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25 |
基于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的“创意+”园本课程深化实践及探索 |
燕中国 |
东营市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
26 |
“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庞秀华 |
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 |
27 |
中学生“1+5+N”体能补偿课程构建与实施 |
李燕 |
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
28 |
23年创新超越——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赵福庆 |
莱州市双语学校 |
29 |
“一主多元,协同育人”区域劳动教育新模式构建与实施 |
刘晓艳 |
龙口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
30 |
普通高中“三自一体,技术赋能”学习模式构建与探索 |
李丽云 |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
31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践性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梁青 |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32 |
个性化学习:36年差异教育研究的坚定信仰与坚韧探索 |
管锡基 |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33 |
“金字塔”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推广应用 |
赵霞 |
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34 |
幼儿园“五维”品德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
朱续杰 |
烟台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
35 |
情境式·建构式·项目式:小学语文戏剧化育人的二十年探索 |
袁丽 |
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 |
36 |
县域中小学研学旅行整体推进的实践探索 |
陈良瑞 |
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
37 |
小学数学树型思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韩峰 |
青州市五里学校 |
38 |
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养的研究与实践 |
陈启德 |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
39 |
初中生“问题行为”诊断与纠正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朱荣光 |
寿光世纪凤华学校 |
40 |
“校园+家园+田园”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房承明 |
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41 |
基于任务群驱动的初中英语“多模态”深度教学研究与实践 |
杨淑平 |
潍坊高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
42 |
五育融合·四评联动·场域共生:九年一贯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实践与创新 |
杨卫东 |
潍坊市寒亭区明德学校 |
43 |
联动式·模块化·进阶式:服务教学能力提升的市域教研支持体系建设与实践 |
李庆华 |
潍坊市教育局 |
44 |
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孙俊勇 |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5 |
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测评区域实践研究 |
徐会吉 |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46 |
为了孩子幸福成长:幼儿教师“同心圆”式教研共同体10年探索与实践 |
张海豫 |
潍坊市奎文区学前教育研究院 |
47 |
小学传统体育游戏课程开发与实施 |
徐俭堂 |
诸城市明诚学校 |
48 |
同心共育: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与实践研究 |
徐素秋 |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 |
49 |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
苏明 |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
50 |
指向学生素养增值性发展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
沈建华 |
济宁孔子学校 |
51 |
从“活动育人”走向“活动式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玉斌 |
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 |
52 |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德育评价实践研究 |
张春 |
泰安市岱岳区岳峰小学 |
53 |
“一湖五园”初中项目化劳动课程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
刘军波 |
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 |
54 |
序列化、课程化、生活化:市域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江丽 |
日照市教育局 |
55 |
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三态”融合教育实践研究 |
孙善丽 |
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56 |
一体四翼 多元育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区域实践 |
王宇江 |
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57 |
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整合学习研究 |
王晓磊 |
日照市岚山区实验中学 |
58 |
问题引领·整体建构:高中数学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
刘玉华 |
滨州实验中学 |
59 |
全息教学论下章起始课统领的大单元教学滨州经验 |
邢成云 |
山东省北镇中学 |
60 |
一核四层:赋能学生素养提升的高中育人方式实践探索 |
张志军 |
德州市第一中学 |
61 |
学程重构:农村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20年实践 |
方华 |
宁津县教育和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
62 |
特殊教育“医康教融合”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研究 |
袁敬华 |
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 |
63 |
指向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15年游戏课程实践与探索 |
杜长娥 |
临沂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办公室 |
64 |
基于课程区域化实施的小学英语教学范式研究与实践 |
尹若飞 |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65 |
联动·整合·进阶: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 |
徐勤波 |
临沂沂州实验学校 |
66 |
红色人文资源与学科育人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
郭万堂 |
沂南县教育和体育局 |
67 |
基于沟通交往的特殊儿童语言康复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
孔玲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68 |
指向素养发展的生物学学科育人实践研究 |
王运贵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69 |
“学科渗透·项目实施·德能共生”初中地理研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山东经验 |
甄鸿启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70 |
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的山东创新实践 |
赵亮 |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71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县域高中“4zx+1”自适应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李军 |
聊城大学 |
72 |
高中技术学科“课程—空间—活动”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
李莹 |
聊城大学 |
73 |
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SDP)的校长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
黄雯 |
齐鲁师范学院 |
74 |
乡村学校教学改进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徐继存 |
山东师范大学 |
75 |
中国3H校园欺凌循证干预方案的研发与检验 |
张文新 |
山东师范大学 |
76 |
为学赋能: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评鉴工具与训练系统构建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 |
高峰强 |
山东师范大学 |
7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区域模式构建研究 |
李寒梅 |
山东师范大学 |
78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
王冰 |
山东师范大学 |
79 |
追随儿童 追随自然: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 |
傅晨 |
山东女子学院 |
80 |
“名师引领、项目驱动、平台支撑”初中语文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于亚楠 |
泰山学院 |
编辑:周玉森
审核: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