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5名优秀学生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先后收到西南大学、深圳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相比2024年增长35.4%。这是学校在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是国家政策引领、培养路径突破、育人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的结果。
路径突破,打破学历提升“天花板”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先行省份之一,山东持续推进“3+2”“3+4”长学制贯通培养,深化职教高考改革,支持部分本科院校开展“职本硕”衔接试点工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升学深造搭建阶梯。
全国各地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的原则,积极探索以职业本科为枢纽的多元贯通路径,部分办学基础扎实、改革力度较大的职业院校率先探索“3+4”(中职3年+职业本科4年)、“3+2+2”(中职3年+高职2年+职业本科2年)、“4+3”(职业本科4年+职业教育硕士3年)等一体化培养模式,逐步构建起从中职到研究生的完整成长链条,打破学生学历提升“天花板”,拓宽学生成长通道。
海南省也明确提出要扩大中高职、高职本科、中职本科贯通招生规模,并探索职业本科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推动职业教育向研究生层次延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公办职业本科试点高校,积极对接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体系,通过开设职普融通实验班、衔接培养、资源共享等路径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职普融通模式,并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点。
实践探索,打出学生成长“组合拳”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需求,彰显“商工融合”办学特色,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打出以研究为引领、贯通培养为基础、课程融通为关键、协同育人为保障的“组合拳”,切实提升职普融通育人实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让每名职教学生实现技能成才、学历提升与终身发展的有机统一。
强化研究引领,把准改革方向。学校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对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国家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改革的最新精神,将职普融通研究列入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围绕发展体系、发展机制、发展策略等关键问题设立专项课题,聚焦“职业院校学生升学路径”“职教高考改革”等方向开展研究,为制度设计和模式探索提供依据。
完善贯通培养,畅通成长路径。通过企业走访、专家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产业需求与生源特点,扎实推进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等多个重点专业实施“3+2”中高职贯通培养(3年中职+2年高职)、“3+2”专本衔接培养(3年高职+2年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设计与分段实施;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岗位能力新要求,动态优化贯通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各阶段的教学标准、课程衔接与能力递进关系,构建起纵向贯通、层层递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课程融通,夯实技能基础。围绕贯通培养核心环节,学校联合中职和本科学校,遵循“标准统一、内容衔接、能力递进”原则,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避免知识重复或断层。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已建成覆盖中高职至本科的系列化课程群。依托线上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精品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共建共享,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同步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联合建立普通本科学校、企业、职业学校教师互派机制,促进不同层次院校教学理念与方法深度融合,提升教师团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激发合作动力。针对部分本科院校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实挑战,学校坚持“以服务赢合作、以特色促融合”,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方面,与鲁商集团、浪潮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打造办学特色与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建立虚拟教研室,探索“资源共享、试点先行、联合科研、成果共育”的合作模式,通过与普通本科学校、龙头企业共建教学标准、共担科研项目等方式降低合作成本、提升合作效能,为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未来展望,开创学生发展“新空间”
学校将按照建设技能型高校的目标,以服务现代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深化职普融通,以产教融合高质量、办学能力高水平为主线,加快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改革,切实发挥技能型高校在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拓展学生发展“新空间”,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探索高考互认机制。首先,要明确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在职业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入学上具有同等地位;同时,要紧密依循产业需求,优化职教高考内容和形式,逐步推动职业技能成果在升学选拔中的合理认定。探索实施拔尖技能人才计划,为技能比赛成绩优异但理论基础稍弱的学生开设预科班,畅通职业本科与专业硕士通道。
探索学校互融机制。学校将尽快联合普通本科学校实施“职本硕”贯通培养试点,支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创新“3+2+2”专本硕联合培养,联合企业开展“3+1+1+2”专本企硕联合培养,“4+2”本硕连读联合培养模式,丰富学习成果认定形式,鼓励学生获取双学位。
探索学制互通机制。响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建立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学生交换机制,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实现学生跨校、跨专业大类共享实训资源、教师资源,促进不同教育类型学生流动与经历互认,实现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之间学分互认、学制互通。
探索课程互设机制。紧贴企业岗位需求,推动高职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相互开放课程资源,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互选,促进课程内容与技能融合,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作者系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文为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持课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邓迎迎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10月30日,20余位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山东淄博,走进山东省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全方位实地调研,展开 ...
近年来,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与万华化学、齐鲁石化、鲁南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9个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拓展了产教融合的深 ...
近日,2025年山东省远洋渔业企业国际履约和安全生产技能竞赛在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举办。全省40家远洋渔业企业的120名选手 ...